6、沓中(新书起步,求收藏推荐)(2/2)

姜绍采用三段论的结构,即之前、现在、将来分三段娓娓道来。

之前,军中部曲对开梯田等农耕作业也是怨声载道,埋怨大伙打仗卖命之余,还要为公家卖力种粮。但姜绍认真学习贯彻大将军的指示精神和战略部署,结合军队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大伙的思想认识。

通过一场场“生活会”“故事会”“总结会”的宣传和动员,大伙充分认识到了后方粮秣转运的困难,粮食问题是需要合力克服的。虽然粮食是公家的,但最终还是回流到各人的肚子里,这可不是为大将军单独一人种粮,而是为了能让大伙都填饱肚子,改善伙食。

思想做通,一通百通。姜绍根据沓中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实际情况,兼取长短之利。利用上山屯田的机会,将部曲分成三部分,分别由徐遵、侯猛和新调入的曲长范周带领,轮番“破坏”自然环境,从简单粗暴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耕作辅之以狩猎、捕鱼。

屯田收获大却耗时长,渔猎收获小却耗时短。短利可以聚众,而后乃谋求长远之利。

渔猎所得姜绍无一私取,先兑现承诺,都用来供应军中改善士卒伙食,奖励屯田先进士卒。

士卒先得眼前短利,积极性逐步提高,对屯田心理也不排斥了,可以配合农业工具的投入渐渐被引导进行精耕细作,慢慢地从“让我做”变成“我要做”。

现在自己又和新来的曲长范周等人制定若干条屯田奖惩、监督细则,在充分激发广大将士投身生产的热情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一套“屯田+渔猎”的生产制度。

等将来粮食收割入库,姜绍还要把自己这套摸索成功的屯田制度写成文字,上交给中军以供参考。

当然,这种方法是否适合全面推广,长远而言,军中利弊如何,姜绍仅仅一笔带过,不打算细说。

而一路听完姜绍所作的屯田生产先进事迹汇报,姜维眼中多了几分慈父的赞许,微微颔首,听到一些轻松诙谐的屯田趣事甚至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子复(姜绍字),年轻人敢想敢做,是好事。定国之术,本就是要强兵足食,秦人以农战兼天下,此先代之良式,你能看明白这一点,又身体力行,带着部曲不辞辛劳经营屯田,为父心中甚慰,当初果然没有看错人。”

大将军姜维此时化身慈父角色,伸手轻抚姜绍的后背,顿时让姜绍这个被冷遇已久的“假子”受宠若惊,不由生起一阵鸡皮疙瘩。

但姜维没有在意这些,他似乎被姜绍的屯田先进事迹勾起了过往记忆,竟难得地和姜绍讲起了他最初被诸葛丞相收容在军中的往事。

当时姜维虽然表面上挂着将军的头衔,但实际职务却是被诸葛丞相派去担任仓曹掾,从管理大军的钱帛粮谷、仓储出纳等事情做起,他也是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干好仓曹各项业务,并身体力行逐步革除仓曹中存在的一些弊病,从而通过诸葛丞相的考验,再次得到了提拔,让他担任中监军,去统帅中军精锐虎步军。

姜绍对这些往事所知甚少,此时自然小心恭维着回忆往事、感慨良多的姜维。

只是这般温情的回忆非常短暂,迅速收起思绪的姜维又认真打量了身边的姜绍一番,目光炯炯地说道:

“子复,这些日子你的长进为父都看在眼里,深感欣慰。比起你前几年的颓废丧志,就像是换了个人,实在是好多了。”

姜绍闻言暗暗叫苦,内心暗道我确实换了个人,自己也想在军中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可问题是,这真的会死啊,而且还是死的很惨的那种,我现在能不拼命长进么。

可惜不能这样说大实话,姜绍只得谦逊地低头认错,为自己都不知道的过往颓丧言行道歉,真是让大人您老人家操心了。

“嗯。”看到姜绍这种谦逊认错的态度,姜维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只是觉得此子性格与以往的勇锐戆直似乎有了很大不同,虽然打仗、屯田积极主动,但偶有心事重重的状况,给人一种心思叵测的感觉,于是又再次出言敲打。

“你在段谷重伤之后,不能再陷阵冲锋,但大丈夫身处大争之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又岂能一蹶不振,自怨自艾。若能慎终如始,干好屯田的事情,当不失为军中立一大功!”

姜绍连声应诺。只是心里却想着,您老人家可千万别因为我的先进报告做的太好,就生起心思要让我去当什么典农中郎将主管屯田之事,我估摸,咱们身后的蜀汉怕是很快就要亡国了,这种田可救不了国。

姜维注意到姜绍的神态变化,他心中一动,又问起了另一桩事情。

注:裴注《三国志》傅子曰:(姜)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脩布衣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