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微妙的关系(1/2)

秦悲歌和炎蛇二人,一直守在四合院外。

他们不知道掌门师尊和符泽聊着什么,还不敢偷听,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寅虎说着话。

据寅虎所说,符泽带他们离开后岳伏虎暴跳如雷,而久不露面的戒律堂长老也从后山去了大殿,似乎与掌门符至道发生了争执。

一直到了月色降临,符至道这才从四合院里走了出来,而且面带笑意。

恭送符至道上了车后,秦悲歌和炎蛇匆匆跑进了四合院里。

愁眉苦脸的符泽,叼着一根烟,唉声叹气。

师兄弟二人对视一眼,无言的坐在了符泽的旁边。

沉默许久的符泽,抬起头看了眼秦悲歌:“你觉得你师傅这人咋样?”

“掌门师尊待我,如父待子,授意、解惑、养育之恩,恩同再造。”

“你说那么多有什么用,我就问你,你觉得你师傅这人怎么样?”

秦悲歌张了张口,犹豫半天后这才说道:“子不言师过。”

符泽了然。

秦悲歌心里肯定有怨气,要不然也不可能蹦出一句“子不言师过”。

他是问符至道这个人怎么样,而秦悲歌这句话,重点在于这个“过”字。

秦悲歌的心里,当然有怨气。

炎黄峰的确是将他抚养成人,而且这个阶段,符至道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父亲的重要角色。

可是当秦悲歌年满十六的时候,却经历了一个人生的转折点,或者说是“炎黄峰弟子”的转折点。

那就是符至道不管他了,他在山门内的课业,在世俗之间的任务,全都是出自长老之口。

认识符泽以前,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因为炎黄峰所有弟子都是这样。

只是认识到符泽后,他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和符至道,也只是师徒罢了,除了是秦悲歌的时候,符至道同样还是掌门。

从前几日符至道同意对秦悲歌的废艺刺目之刑就可以看得出来很多东西。

所以秦悲歌心里带有怨气。

符泽又瞅了一眼炎蛇:“你呢,觉得你师傅这人怎么样?”

“老顽固一个,食古不化。”炎蛇没有那么多顾忌:“明明是掌门,也明明可以保我和龙师兄,结果却怕坏了山门的规矩而同意了那帮老棺材的要求。”

“其实,符至道也挺无奈的。”符泽叹了口气:“除了你们的师傅这个身份,他同样还是掌门,最重要的,他还扮演着符家后裔的角色。”

炎蛇和秦悲歌面露不解。

炎蛇问道:“刚才你和我师父谈了这么久,都说什么了?”

“说了很多,虽然没有提起关于你们的事情,不过我能看出来,他也有苦衷吧。”

“苦衷?”炎蛇笑了笑,不以为意。

符泽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但是通过刚刚的交谈,他明白了一件事。

符至道一共有三个身份,师兄弟二人的师傅、炎黄峰掌门,以及符家后人。

符至道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场,如果要分个先后的话,他先是符家后人,才是炎黄峰掌门和师兄弟二人的师傅。

同为符家后人,符至道说了很多话,很多身为炎黄峰掌门不应该说的话。

而符泽,也算是彻底的了解了符家与炎黄峰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说起最初的恩恩怨怨,就得提到《天师道》这本古籍。

当然,不是符泽看过的这本,而是初版。

初版的《天师道》很古老,因为里面还记载的人物,甚至包括了秦时东渡的徐福,可是具体追溯到哪个年代却说不清楚,因为这本古籍是残缺不全的。

说是古籍也不尽然,其实是一大堆竹简,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纸张。

《天师道》中,除了各种妖魔鬼怪的降服方法之外,还有一些高深的道家和玄门功夫。

那时候这支符家分支子弟众多,填补一些古籍《天师道》的内容后,就有了开宗立派的想法。

而他们的确也这么做了,秦朝的时候,容纳诸子百家学说的天师门就这样展露在了世人眼前。

可是随着朝代更替和没完没了的战乱,想要在一个地方容纳百家学说并且落叶生根谈何容易。

最终天师门也解散了,而符家弟子,则带着天师门的门人游离四方寻大道。

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也不是因为有钱没钱有房没房,而是那时候大家都这么干的。

孔子当年还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呢。

在这个期间,不断有着志同道合的人们加入他们,也有道心不稳的人脱离他们。

不管怎么说,越来越多的民间的奇人异士加入天师门。

这里的天师门,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门派所在,可是他们的影响力却极为广泛。

一直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天师道因为门人众多,不得已这才在距离九龙瀑附近扎根落脚。

人多了,就慢慢变成了村落,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

这么一混,就到了隋朝,那时候炎黄峰还叫着天师门,而且与世无争,行善事除妖魔就是他们行走在世间的宗旨。

当然,这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除了在民间活动外,他们同样也接触着“潜力股”烧冷灶累积资本。

当年李氏集团灭隋朝的时候,道教教徒一直都在积极的跟在李氏集团身后,参与着种种政治活动。

除此之外,一个叫做王知远的道士,也预言了可以做皇帝的这件事,从而得到了信任。

当然,这则语言,也是出自天师门符家子弟,是否运用了勘天卜地这门奇术就不得而知了。

而当时跟着李氏集团混的,也就是外人眼中的道教教徒,也都大多来源于天师门。

等李渊成了皇帝,王知远跑到了李世民面前,说他将来会做太平天子,并且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李世民一方。

要知道那时候太子是李建成,支持他的,则是以法琳为首的佛教徒。

其实天师门当时也不是无条件支持李世民的,烧这个冷灶,除了或许算到了大唐盛世之外,他们希望李世民登基后可以让天师门发扬光大。

李世民是个什么人,那就是个六亲不认的主。

不否认他对百姓好,当皇帝他肯定是合格的,但是其他方面,就只能呵呵了。

事实证明,李世民没有如约履行诺言。

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这一寻思,那帮道人,也就是天师门门人忒牛b了,这算卦算的,不是一般的准。

一寻思,得,以后就为我所用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