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新赤嵌城(3/5)

没有人敢在城市建设中动什么手脚,相反大家齐心合力下,建设的速度一直很快。加上气候宜人,一年四季就没有寒冷的时候,最低的时候也不过就是五六度而已,施工也从来不曾停止过,所以这里用一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等着杨晨东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看到了一个半现代化城市的雏形。

说是半现代化,是指没有通电的原因。虽然知道像胶树存在的位置与方向,但以当时的航海手段,想要达到那么远还有一些实际问题要解决,只能等着先进的船支造出了,才能真正的成行。

就这一点,新出了一个造船厂,在杨晨东提供了一些先进资料的情况下,正在日夜研发当中。毕竟做为海上的城市,船支是否强大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人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虽然没有通电,但笔直而宽阔的城内马路已经建成并且通车,是那种左右各六车道的,对于人口只有几万人而言的赤嵌城,绝对是够用了。便是以后有了更多人加入进来,也可以满足大家的需求。同时道树两旁是树荫林立,一年常绿的情况下,这些树木的存在让人行走在其中,感觉到凉爽异常,当真是舒服的紧,用心旷神怡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

不仅道路两旁是这样的,像是这样的绿化设置城中四处皆有,达到了城市比例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绿枝的覆盖率,绝对可以用花园城市来形容。

为了这件事情,当初有人并不支持。认为城市就是让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在城中移植树木,这根本就是一种浪费资源的行为,至少其它的城市并不是这样。更有的还拿京城和南京举例子,说那里有的都是几朝古都了,也未见得城中种植那么多的树木。

只是碍于杨晨东强大的影响力,尤其是有了栾小雨和栾小晨那些优秀的政治教员之后,他们进入军队,进入百姓之中,用他们那三寸不烂之舌,天天讲着六少爷的好处,弄得所有人都开始崇拜起来,甚至隐隐有了一种造神的意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