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我的患者,我负责(1/2)

阴虚阳亢,痰淤阻络,这就是江飞对患者的辨证,就是患者的证候。

江飞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辨证,尤其是在没有脉诊与舌诊尤其是望诊的情况之下,依旧敢如此判断。

就是因为问诊,其实更多时候包括了很多隐藏的信息,只需要找到这些信息,进行辨证逆推,就可以找准证候。

然而为什么很少有中医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是因为需要对中风有十分的了解,百分的把握,千分的分析,万分的天赋。

中风分两种,脱证和闭证。

闭证类似于脑梗塞,脱证类似于脑出血和脑淤血。

这个王太行的老妈是类中风也就是脑出血的后遗症,她所有的症状都是脑出血的后遗症,才会有的情况。

为什么判断为阴虚阳亢,阴虚在于夏季患病,夏季原本就是阳盛的季节,再加上患者口渴,口渴是阴虚的典型反应,但口渴却喜凉饮,说明患者阳亢热极。

阳亢热极,会导致患者的阴虚损津液,损掉了津液就需要补啊,所以口渴喜饮,还是凉阴。

但喝凉的只会导致阴虚越来越严重,阳亢越来越盛,时间长了很危险。

这是阴虚阳亢的证候,那么痰淤阻络更好判断,本身中风的患者十个里面有八个都存在着痰瘀阻络。

痰淤是因为痰饮过多,而运化失利,阻络是因为血气不畅,或者血虚极致,导致经络堵塞。

经络堵塞到了头,就会造成脑出血,脑梗塞,脑溢血,脑中风,脑卒等一系列病。

而且患者还有血压过高,血压过高最损伤的就是经络,而且都汇聚到了大脑,而一旦经络阻塞,可想而知就会崩的一声脑出血。

证候被江飞拿准了,那么剩下的就是治法理念,以及开药配伍。

治法很简单,根据辨证后的证候,来进行辨证施治。

平肝阳,化痰热,加上通灵慧,开窍和经。

“别紧张,我给你老妈开几服药,你拿回去让你老妈服用。”

“如果你老妈吞咽困难的话,求你们村里,或者去你们镇里找个中医,让他用灌肠的方式帮你老妈服药。”

江飞嘱托了王太行一句,之后拿起处方单,握着钢笔写起药方。

药方这种东西,一个人一个方剂,这是中医最复杂的原因。

但所谓的一人一方,指的是同病不同方。

可如果是证候一样的话,那可不是一人一方,千人也会一方,万人也会一方。

在西医或者平常人的思维里面,病一样就应该一个方吧?你中医同病不同方,所以你们没有系统化方剂,不行不行!

可实际上中医只要证候一样,一万个人都可以用一个方子。

区别在哪?区别就在于不要看病,要看证候。

这是区分中医和西医理念最基本的判断角度。

“小江,你要开药啊?”

赵承业又坐不住了,看到江飞拿着处方单的模样,他立马起身走过来,皱眉问道。

江飞神色平和的点头回答:“对啊,怎么了院长?”

“要不要在慎重一下?”

“实在不行,你派一个内科的大夫,去赉镇看看患者?把个脉,看个舌根,再开方?”

赵承业发出提议,实际上他还是有些不相信江飞,或者不敢拿这样的做法去赌医院的名声,江飞的未来。

他的确是个好领导,更是一个好院长,所以才会如此做。

江飞看到赵承业这样谨慎,也不禁苦笑起来。

“院长,放心吧,出了问题我负责。”

“毕竟是我的患者,我负责!”

江飞这么说,就已经相当于立下军令状了。

赵承业也当过兵,所以见江飞这么说了之后,便知道这小子是真的有自信心啊,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随他去吧。

只希望以后出事的时候,江飞别怪他就好。

毕竟这件事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自己已经仁至义尽了,该劝的都劝了。

江飞继续低着头,写下方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