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吕布约战邢道荣!高粱河与石梁河!(2/4)

李格非心中一沉,暗道来了。

李乾望着他这样,有心想说一下秦桧的事,但事到临头还是住了嘴。

无论如何,人家双方都是亲戚,有些话还是不能提的,否则太过不合适。

不过他对李格非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前世李清照颠沛流离到那等地步,都没去秦桧那攀这门亲戚,能教育出这等子女的父亲,想必也不会因为来到礼部,就开始和秦桧同流合污。

“算了。”

李乾笑着道:“朕还是同你说一说礼部的事吧。”

李格非心中更是沉重,这是什么意思?

自己不说,这是要我把闺女送上门吗?还提了礼部,莫非我不答应,礼部的差事就做不成了?

他自问不是那种买女求荣的人,若真是如此,这官真的不做也罢……

李乾自然不知道这货心里的七上八下,还笑着道:“礼部的王宗伯可是很欣赏你,李卿家去了礼部,当先要拜会王宗伯才是。”

这个就必须得叮嘱一下了,免得他去了礼部之后穿帮了。

这几日,李乾也大体读过李格非的著作,那些文章里,以批判当下奢靡腐败居多,硬要往上靠,也不能说不是推崇古礼。

毕竟现在的礼不行了,那就得从以前找了。

况且,李乾之所以敢和王莽说那种话,自然是因为他粗粗读过李格非的书,知道他对古礼十分了解。

既然有这种硬性条件,再不利用就是王八蛋了。

不过既然在王莽那竖起了一个形象,那就不能让这个形象太快崩盘。

如今李格非即将上任礼部,必须得先提点他一下。

“李博士,朕看你的书,观你对古礼颇有研究,不知你如何看古礼?”

李格非那正沉浸在巨大的决绝中,冷不丁地听到这么一句,突然一怔。

李乾又问道:“你以为,若将古礼用于当下朝廷,治国安民,又当如何?”

李格非当即抛开杂念,回答道:“陛下,古礼之所以为古礼,正因时事变迁,所以不适用于当下。”

“然古礼也不该全盘否定,臣恰对其有几分浅薄见识,亦知有一部分古礼就算放在如今,也有大用处。”

无论如何,陛下现在正在说正事,那他也不得不端正态度了。

至于什么儿女情长的……

李格非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还是先放到一边吧。

反正现在他还没说,等哪天陛下不耐烦了,不想让他在礼部待了,那就辞官便是。

不过,李乾听了他的一番见解,倒是颇为惊奇地点了点头。

确实是有点东西的,思想前卫,摒弃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

看来让他来当礼部员外郎当真不错。

李乾轻轻点头,开口道:“既然如此,朕就放心了,不过朕还是要同你说一句。”

“礼部的王宗伯乃是崇尚古礼之人,对其颇有研究,你有什么想法,不妨和他多交流交流。”

虽然你们两个的想法可能略微有些差别……但这可能也是好事。

李格非点头应是。

“好,今日朕就不多留你了。”

李乾笑着送客:“希望李卿家日后能在礼部大展拳脚。”

李格非躬身告退:“臣定不负陛下期望。”

就是不知道这官还能做多久……

离了宫城,已到中午时分,李格非也没着急到礼部去报道。

毕竟吏部的行文上给了他三天时间,也不急于这一时。

他坐上轿子,一路神色沉凝,直到轿子回了自己家门,外面有人呼喊,这才回过神。

“相公?”

李王氏见他一脸沉凝,还以为此行出了意外,小心翼翼地问道:“莫非今日出了差错?”

李格非抬起头,望了一眼一同来迎接的李清照,心中一片复杂,说不出是个什么心情,只是幽幽叹了口气。

“怎么了?父亲?”李清照急忙要上来搀住他,一家人也吓了一跳。

周夫人紧张兮兮地问道:“姐夫,究竟怎么了?你倒是说句话啊!”

李王氏急忙道:“是啊,老爷,你这不是要急死个人吗?”

“没事。”

李格非见妻女都如此,不由苦笑道:“事情很顺利,吏部的文书也都批下来了,我还去面见了陛下,随时都能上任。”

“呼~”

听到没出什么岔子,一家人齐齐松了口气。

李王氏更是忍不住抓着他的胳膊,轻轻掐了一把,娇声嗔道:“明明没事,你却这副做派来吓唬人!”中年熟妇的风情一览无遗,却忘了闺女就在旁边。

然而李格非此刻却无暇和老妻调情,只是叹息一声,轻轻摇头,便向书房中走去。

一家人看的一头雾水。

吃过中午饭,李王氏带着温热的饭菜,来到了书房,推门进去。

装饰典雅朴素的书房中,一幢幢高大的清漆松木书架陈列,上面摆放着一本本线装书籍。

李家的书房,可谓汗牛充栋,藏书数目庞大。

而且这些书本并不是单纯地摆在这里,每本书上几乎都有翻阅的痕迹。

李王氏提着红木食盒,来到书房深处,却发现自家相公坐在桌案后,不住地摇头叹气。

李王氏放慢脚步,将饭食轻轻放在桌上,这才来到他身边,为他轻轻捏着肩膀,柔声问道:“相公,可是今日之事有什么不妥?”

“没有不妥……”

感受着身后传来的温暖触感,李格非只觉得再累也值了,下意识就有了种要倾诉的欲望。

“那相公为何如此烦心?”

李王氏好奇地望着他。

李格非张了张嘴,下意识就像将今日的烦恼事全都倾诉给妻子。

只是话到嘴边,又突然想起了今日紫微殿政事堂中,皇帝陛下的叮嘱。

李格非嘴唇翕动了几下,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一脸苦相:“娘子……此事并非我不想同你说,只是不能说……”

见他如此,李王氏一阵心疼,忍不住出手环住了自家相公的额头:“我不是非要逼你,就是怕你憋在心里,把自己憋坏了。”

李格非苦笑着摇了摇头,如今这情况,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浸在热汽里的七月走完,八月徐徐登场,渐渐来到金秋桂花香,蟹子顶壳肥的时节。

然而大乾京城里依旧燥热无比,这份燥热几乎要持续到八月底才肯渐渐消退。

而对于来到京城备考的诸多考生们来说,入了八月,就代表乡试的脚步已经逼近。

此时有人选择继续苦读,埋首经书,令有些人则认为都苦读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此时再温书也是无用,不如纵情声色,好好放松心境,迎接乡试。

很难说哪种想法好,哪种想法坏,因为这代表着两种不同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