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接见李清照之父,要穿帮了(2/3)

虽说是询问几个员外郎的意向,可部里的一把手都这么问了,你要是还占着位子不挪腚……那以后的日子如何,可想而知。

所以,王莽这句话,基本就代表着李格非想去哪个司,就能去那个司。

秦桧一喜,当即表了态:“王宗伯放心,从礼部离开的员外郎,本相定然给他们寻个好去处。”

不过说完他意识到自己失了态,放下手中的帕子,笑着问王莽道:“王宗伯觉得,李博士应当去哪个司好呢?”

王莽皱眉了片刻:“秦相也知道,礼部四司,当以仪治司为首。”

仪制司掌嘉礼、军礼及学校、科举等事务,可以说是礼部头一等差事。

祠祭司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干啥的,而主客司则是接待来客外宾,偶尔要外出跑腿,和鸿胪寺职责有部分重合,但又不全一样,精膳司则是和筵宴有关,各种大宴会、祭祀等等,就是他们和光禄寺一块办。

这几个司的职能真的和仪制司差不少。

“不过其他三个司也能一展所长,但李博士最好不要去主客司。”

秦桧思索了片刻,却没选那个最好的差事,而是道:“王宗伯,本相觉得,祠祭司较为适合李博士。”

“哦?”

王莽一怔,随即失笑道:“秦相,此事下官难以做主,李博士又是你的长辈,你也难以做主,不如你回去问过他的想法,本官再行安排?”

秦桧一惊,本来以为他是客气,可如今听这架势,就算李格非要做仪制司的员外郎,他也能安排上?

“王宗伯所言极是,本相糊涂了。”

秦桧感慨着道:“毕竟是长辈官职调动,本相不能置喙。不若改日再请李博士与王宗伯详谈?”

王莽却哈哈一笑,摆摆手:“下官与李博士的日子多着呢,还是秦相问完再来告诉下官吧,届时下官与那员外郎说一说,便可调任了。”

说完他起身就要告辞。

秦桧象征性地挽留了一下,便送他到了值房门口,望着王莽噔噔地走下楼梯,离开了文渊阁。

回到值房后,秦桧皱眉盯着桌上文书,久久不发一言。

可能是觉得房间里的气氛压抑的喘不过气来,秦禧便小心翼翼地问道:“父亲,姑公大人要升任礼部了吗?”

秦桧于沉思回过神,望着秦禧肿胀的脸颊,轻轻点了点头,本来他还以为秦禧这脸上异样是因为出了什么事儿,可见了方才他撞在门上的那熊样,秦桧便明白了。

想必是这孩子太笨,走路又撞到什么了,不好意思同大人说,这才去外面躲了几天。

别人家的孩子都是越来越聪明,怎么唯独他越来越笨呢……

秦桧叹了口气,这可把秦禧吓得心里咯噔咯噔的,试探地望着他的脸色:“父亲……?”

“是要升任了。”

秦桧突然站起身:“你先让人去递帖,今晚为父要去拜访姑丈大人。”

“是,父亲。”

秦禧稍稍松了口气,快步向外走去,却不想脚下一急,被衣服下摆绊了一跤,差点又把脸撞在门上。

“唉~”

后面传来秦桧的幽幽叹息,秦禧吓了一跳,急忙推门走出去办事。

这年头上门拜访都讲究个礼节,尤其是读书人之间,不能贸然登门,那是极大的失礼。

若去拜访,必须要先递拜帖,说清楚来访之人是谁,什么时候去。

一般来说,这种拜帖最少都要提前一天递,但秦家与李家是亲戚,所以讲究也不是那么多了。

也就是两家近年来交往不多,若交往频繁,连帖子都不用递,直接上门就可以……

是夜,李府。

秦桧带着王凤、秦禧登门拜访。

路过的李府下人无不战战兢兢地望着停在前院的豪华官轿,一边害怕,一边心中窃喜。

怕的是秦相的威仪,这可是朝廷的宰相!

从今日的拜帖递过来开始,下人们就惊的不行,门子拿着帖子嗷嗷地就冲向了主房。

李格非从未与自家下人们提过还有这门亲戚,所以这些下人都被拜帖上的内容震惊了。

秦相,竟然要来拜访咱们家?

激动不已的下人们早就躲在了厅堂后,远远望着。

秦相一下轿子那种扑面而来、压的人喘不过气的气势,隔着那么远都能感受的到!

虽说扒着墙根,也不免腿软几分。

但让一种仆从心中窃喜的则是,即便是那么厉害的秦相,竟然也同自家老爷、夫人行礼,还乖乖地叫姑母、姑丈,连自家小姐都叫他的表姐夫!

之前在家里住了几天的那傻小子,竟然还是秦相家的公子??

直到一行人进了里堂,下人们这才纷纷回过神,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唉呀!我竟然帮秦相的公子端过粥碗?”

一个膀大腰圆的丫鬟一只手捏着裙摆,另一只胖手勉强捂住三分之一的脸,颇为羞涩地道:“万一他瞧上我,那可怎么办啊?”

周围几人下意识退远了几步,其中一个青衣小帽的小厮强笑着道:“六丫,你前两天不是还说,那傻小子就是老爷的远房亲戚,多瞅你两眼还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

“谁说的?”

六丫瞪着虎眼,颇为不善地望向那小厮,把他吓得脚下一个趔趄:“我是说,你们不要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妄想接近秦少爷!”

“是,是……”小厮急忙强笑着后退。

管家等人都进到堂里伺候了,这里也没人敢和她顶牛,一个个小厮、丫鬟纷纷吓得散开……

正堂里,主宾就坐,李格非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

李王氏则招呼着丫鬟上茶、上点心之类的东西,一边还拉着妹妹、周磊过来问好。

“会之,小凤啊,前阵子真是多谢你们了。”

李王氏脸上的感激和感动不是装出来的:“小磊入了大狱,多亏你们忙前忙后,还让伯阳过来帮忙奔波。”

“前几日他出来了,本打算上门感谢,但又知道你们忙,怕耽搁了你们的正事,就只是送去了谢礼……”

另一边周夫人也拉着周磊上来致谢,容貌娇俏、气质清丽的李清照则在一旁静静地望着这一幕,将表姐、表姐夫的行为尽收眼底。

王凤急忙娇笑着起身:“大姑、二姑,都是一家人,何须这么客气?”

“我们也是一天天的瞎忙,若是两位姑姑去了,还能不接待你们不成……”

在几名女人的你好我好之下,气氛很快热闹起来。

聊了半晌,饭菜上桌。

这是家宴,也没有什么女子不得上席的规矩,觥筹交错间,气氛热烈。

秦桧笑着笑着,便提起了李格非的事:“姑丈大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身在国子监教书,实在是太过屈才。”

“不知姑丈大人是否有意再向上升迁?”

这话一出,满桌都静了片刻。

李王氏和周夫人齐齐望向秦桧,就连李清照也微睁着杏目、惊讶地望向自己的这个表姐夫。

李格非却轻笑着摇了摇头:“会之,你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太学教书虽然清苦,但与诗书为伴,也可称自得其乐也。”

李王氏见他如此说,怕得罪了秦桧,也强笑着回道:“会之,你姑丈就是这么个性子,不擅长和别人打交道,要是离开国子监,这不净在外面得罪人吗?”

秦桧也一脸敬佩,拱手称赞道:“姑丈有陶公之志,小侄心中拜服,只是满腹经纶,却难以显怀朝廷,济世救民,岂不是太过可惜。”

李格非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皱,但还没等他说什么,秦桧就接着笑道:“小侄也想到了姑丈的顾虑,是以陛下问起时,小侄特意荐姑丈去礼部任职。”

“礼部?”

李格非闻言,原本要拒绝的话却犹豫了片刻。

礼部虽然不是顶尖,但却是六部中最为清贵的一部。

这是诸多翰林、学官钻破头皮都想去的地方。

但李王氏却注意到了秦桧的另一句话:“陛下问起?”

她杏目微张,颇有一番风韵:“陛下竟然知道我们家老爷?”

秦桧则微笑着道:“姑丈才学过人,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那天陛下召小侄去政事堂中,说读了姑丈的《破墨癖说》,颇受启发,而且最喜欢那句碔砆之所以不可为玉……”

他将那天的情况又说了一遍,引得座中人面面相觑。

“陛下……真如此欣赏那篇文章?”李格非面上虽然沉静,但早已捏紧了手中酒杯,指节都有几分发白。

他没想到,起因竟然是文章!

对于一个整天埋首于诗书、醉心于学术之人来说,自己的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没什么比作品受欣赏更开心的了。

就如一个作者,没什么能比自己的作品被读者欢迎更开心。当然,订阅就更好了……

对于李格非来说也差不多如此,更何况这个欣赏自己作品的人还是皇帝陛下,是大臣的君主,是天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