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和大人来了!青天就有了!(2/4)

“武陟县的父老乡亲们,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日理万机的严相关心咱们荥阳的灾情,不远万里来到咱们这儿赈济灾民、修复黄河大堤!”

“咱们武陟县,就是严相赈灾修堤的第一站!”

乡绅百姓们纷纷在下面鼓掌叫好。

佟秋风转身望了一眼严嵩,见他面上带着笑,心中顿时大定,接着转头高声道:“刚才不是还有人问本县,为何去了这么久,为何身上都脏脏污污,还有人说本县引错了路,把诸位大人和严相都带到了泥沟里!”

下面传来一阵哄笑声。

可佟秋风却没有笑,短短这么两句话时间,他就已经酝酿好了情绪,眼睛开始发红,声音也开始带上了几分哽咽。

“我佟秋风自从就任武陟知县以来,就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在武陟的田间地头走过了无数日日夜夜!乡亲们,一个人在自己家里,又怎么可能引错路呢?”

“为了咱们武陟县,我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得够好了,已经问心无愧。可直至今日前去迎接严相,我才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

佟秋风擦着如泉涌般的泪水,转身望了一眼严嵩,又回过头来,忘情地喊道:“乡亲们,你们不是好奇,我们为何回来这么晚,还如此狼狈吗?”

“今天在场的都是咱们的父老乡亲,我佟秋风也不怕大家笑话!今天严相一来就批评了我铺张浮夸的迎接!”

乡绅百姓们静静地望着他,望着台上的严嵩。

实际上从方才的红毯、花楼被撤,就已经有人察觉出苗头来了。

佟秋风边说边流泪,似乎是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严相带着我们一路从那里走过来,边走边看咱们武陟县的灾情,关心咱们的灾民!他还带着我与诸位父老,去了看东张村的灾民,问了他们能否吃饱饭,能否穿上衣……”

乡绅百姓们这次倒真是被震惊了!

东张村离县城也就一里多,这事儿一打听就能知道,绝对造不了假!

堂堂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竟然还真愿意跑过去关心那些泥腿子?

佟秋风哽咽着喊道:“今日见识到了严相的清廉,我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无知!乡亲们,严相不远万里自京城来到咱们灾区!”

“身无长物,只携两袖清风,胸怀仁心,融暖万里山河!”

“严相真是咱们大乾头一号清官,是咱们大乾所有官员的榜样啊!”

直到这时,严嵩才意外挑了挑眉,正眼看了佟秋风的背影一眼。

下方的乡绅百姓们更是被感动的不行不行的!

佟秋风的这番话再配上严嵩的这身打扮,简直不要太有说服力了!

严仪也在人群中,诧异地望着台上的佟秋风,心说这小子还挺有悟性、挺有潜力的?

说完这一通,佟秋风最后抹了一把眼泪:“今日我从严相身上学到的东西,这辈子都领会不完!还请严相继续给诸位说上两句。”

下方乡绅百姓纷纷叫好:“严相,请您训话吧!”

“是啊严相,有您这样的大清官到咱们荥阳来赈灾,这是咱们修了八辈子才得来的福气啊!”

“严相!不管您说什么,我们武陟周家都绝对照办……”

望着激动的百姓们,严嵩缓步走上前,脸上带着微笑:“其实方才佟知县还有一样没说对。本相不是什么都没带,而是带着赈灾的粮食!”

还不待下面人欢呼,严嵩就接着道:“但唯有一点,本相想叫诸位知道。”

他脸上的笑容缓缓消失,声音沉了几分:“此次情况特殊,朝廷的存粮不多,赈灾粮关乎到沿岸数十万灾民的性命!”

“本相不希望赈灾过程中,还有人置灾民性命与不顾,只求一己私利,上下其手,侵吞赈灾粮!今日本相就把话放在这里,若是发现了有人还犯,勿要怪本相言之不预也!”

众多向乡绅、胥吏沉默了片刻,随后不知是谁带起的头,人群中突然爆发出一阵猛烈的叫好声。

“好!”

“绝对不能侵吞救灾的粮食!”

“严相说得好……”

远处,从严嵩下车起,就一直跟在他们后方的两个监察御史手持纸笔,相互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迷茫。

就这?这是严嵩?

能不能来点劲爆的啊!

……

黄河南岸,高山县。

和珅也坐着马车,来到了城外的欢迎大会处。

这边的动静可要比北岸热闹的多,蒙蒙雨丝也浇灭不了人们的热情。

马蹄踏踏,车轮压过湿漉漉的地面,溅起一汪泥水,停在了被装饰的花枝招展的大戏台前。

伴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和珅和大人从马车上下来。

前方的鞭炮队、锣鼓队、唢呐队齐齐发功,把这里的气氛渲染的像红白事现场。

两个监察御史皱眉望着眼前这一切,有心上去质问那高山知县周大方,可一想到来时魏征的叮嘱,只得把话憋回了肚子里。

“恭迎和大人!”站在最前列的是一群如花朵般娇滴滴的少女,齐齐躬身施礼。

和珅笑的比她们还像花朵,想向前走,又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顿住了脚步。

“明器,这种行为可要不得啊!”

周大方一怔,急忙道:“是,和大人,下官受教了。”

说着急忙让人把这些少女都带下去。

和珅又指了指那些卖力的乐队:“这些也停了吧!”

“是,和大人。”

在一众官员、乡绅的热切的眼神下,虎背熊腰的周大方引着虎背猪腰的和珅上了大戏台。

“高山县的父老乡亲们,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日理万机的和大人关心咱们荥阳的灾情,不远万里来到咱们这儿赈济灾民、修复黄河大堤!”

“咱们高山县,就是和大人赈灾修堤的第一站!”

下方顿时响起了众多乡绅百姓们的欢呼。

周大方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高声吼道:“在这里,本县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诸位乡亲们,和大人既然来赈灾,咱们高山县就再也饿不死一个灾民,咱们荥阳就能修好黄河大堤,诸位父老的有生之年都不会再看到黄河水患!!”

这话一出,场中诸多乡绅灾民们都定住了,呆若木鸡地望着台上,丝毫不顾雨丝落进眼睛。

一个灾民也不会饿死?

真的能让荥阳不再有水患?

这么大的口气?

周大方喊得脸通红,扯着嗓子声嘶力竭道:“和大人来了,荥阳太平了,和大人来了,青天就有啦!”

“好!!”

“和大人,要是真修好了这大堤,您就是俺们的大恩人!”

“是啊和大人!俺要给您建生祠,给您供奉香火……”

望着乡绅百姓们激动的面庞,和珅微微一笑,上前几步:“诸位乡亲,本官是个不喜欢多说话的人,说得再多,也不如为诸位做一件实事!”

“修堤的料子已经运到了河边,不若如今就过去,为大堤添上第一把土如何?”

“好!”百姓们更是激动,没想到和大人竟然这么雷厉风行。

一行人就在雨中,向着河堤而去……

南岸这边,黄河最初决口的地方在高山县东北的板渚渡,后来口子被越冲越大,连带着管城县、中牟县的大堤都连着被冲毁了一大片。

今日和大人冒着小雨,陪着乡绅们在河堤残骸附近走了一下午,勘察了一番河堤附近的形式。

说添上第一把土只是个象征性的动作,并不是今天就开始动工。

开玩笑,民夫们还没做好准备,大堤设计也没完善,怎么可能贸然动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