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廷议各部院态度!魏征惊人之言!(2/4)

“这些人害怕行径败露,便一把火烧了空仓,对外宣称粮食也被烧光了,如此便可免去贪墨之罚!”

魏征说完,人群中一大片御史也跟着发声,纷纷附和魏征的话。

“陛下,必须严惩贪墨的贼子!”

“贪渎之举不可放任滋长,国朝纲纪败坏正是由此而来……”

李乾放眼望去,果然说这些话的御史大都是年轻人。

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文武官员们基本都在保持沉默,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李乾望着这些年轻的御史,还有几分感慨,轻轻点了点头:“朕知道了。”

“带宋昪上来吧!”

他话音落下,随后便有两名身强体壮的宦官领着一身绯袍的宋昪从侧朝房里出来。

李乾也是第一次见到此人,居高临下地打量着这个现任陇西郡守。

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油光满面,脑满肠肥。

只不过如今似乎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所以有些畏畏缩缩。

“都别愣着了,廷议不是得有人主笔吗?”

李乾望着下方朝臣,朗声道:“该怎么商量就怎么商量吧,先当朕不存在就行!”

朝臣们一下子愕然,对这转折没反应过来。

方才那么严肃,兴师问罪的味道那么重,怎么又突然让大臣问了?

朝臣们纷纷抬起头来,打量着皇帝陛下,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

吏部左侍郎王亶望抹了把汗,一脸无奈地站起身,拱手道:“回陛下,值此时刻,执笔再记载又有何用?”

“况且陛下圣驾在此,又哪里有下臣卖弄的份儿?”

他没想到,这锅左转右转,又回到了他头上。

下方的鄢懋卿则是狂喜,他觉得这阵子请假被拒的事儿肯定和这小子脱不了干系,如今看他终究没逃过去,不禁大喜。

“该写还是得写,该主持还是得主持。”

李乾却高声道:“不能因为朕在此,就坏了廷议的规矩。”

王亶望左右瞧了瞧,见也没人出来给自己帮腔,也只得答应下来:“是,陛下,臣领旨。”

宦官们给他上了纸笔,王亶望硬着头皮,来到群臣最前方。

“犯官宋昪,如今当着陛下与满朝大人的面,还不将陇西郡常平仓、府兵大营被烧毁之事,如实道来!”

那日被叫了一声犯官,宋昪还当场和那御史吵起来了。

可如今被王亶望叫了一声犯官,他却是一点也不敢别苗头,低眉耷眼地一言一语,把那日在大理寺的说词又复述了一遍。

当然,省去了那些给自己邀功的话。

王亶望以笔墨记下他的话,随后抬头望向前方大臣们。

他是被赶鸭子上架的,现在根本不想掰扯别的,只想赶紧走完流程,结束这场莫名其妙的廷议。

“如今宋昪证词已经呈上,吏部觉得如何?”

这廷议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投票的过程,看看百官意向如何,得票多者胜。

当然,其中也允许争辩,要是能把人说服了,也算你牛笔。

吏部右侍郎吴省兰一脸无奈,他就知道吏部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

不过好在前阵子给和大人捎了信,此刻有了他的回复,心里也不慌了。

他当即站起身,拱手回道:“吏部以为,天火之事过于蹊跷,此事应当不是像宋郡守说的那么简单,需要朝廷派钦差调查后,再行决定。”

不少人品着这话,渐渐回过味儿来。

王亶望简略几笔几下,又转头望向了户部方向。

“户部如何以为?”

户部右侍郎为韩木吕,是蔡京的姻亲,此刻动了动嘴唇,但终于还是没敢出声。

一是于制不和,就算严嵩不在,户部也左侍郎说了算。

二是今天他要是敢背刺了严嵩,他这个侍郎就当不下去了。

门下省要是与中书省合起伙儿来,就算是蔡京也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户部左侍郎关鹏起身奏报道:“回大人,我户部与吏部的想法相似,往年里从不见天火,也未曾见祝融与白虎争斗,为何唯独今年要用粮的时候出了事儿呢?”

“当然,其中也可能另有隐情,或许宋昪宋大人也是被冤枉的。”

“是以,臣也觉得朝廷需派遣钦差至陇西,查办此案。”

王亶望深深地望了他一眼,在笔上记下了他的话,随后又转头望向礼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