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寻回大印(3/4)

天人感应这套学说从董仲舒研发出来以后,就成为了历朝历代各种天灾人祸臣子与皇帝据理力争的有力武器,一打一个准,皇帝还没有办法跟你争执,只能任由你搓揉。

也就是当今陛下本性躬谦纯良,做事不温不火,加上大宋开国以来太祖定下规定,要善待臣子部下,这些大臣们才敢如此大放厥词,否则换成五代十国那种乱世,武将当朝,看谁不爽就是往脖子一抹,马上送他们去见阎王。当朝做官谁不是严把着自己的嘴关子,乱说话明天的太阳就看不到了,跟当兵的哪有那么多道理可以讲?

蒋奇的一番话则从另一方面同样也是为这个倒霉的裁缝开脱,满朝文武一看没有好戏可看,也是兴致缺缺,谁会吃饱了撑得跟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好处的裁缝较劲?

最后的结认就是,这个裁缝可以免于一死,可是刑狱免不了,本案定论。

至此仁宗一朝第一场算得上规模的大火有了定论,勉强算得上一大案的失火案落下了帷幕,仁宗朝的皇宫着了好几次,每一次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的还涉及皇后,有的涉及重臣,每一次几乎都有血寸腥风!

好在这场大火以无人人头落地收场,除了皇帝有些不高兴,因为家没了,臣子们还是挺高兴的,因为官家宽仁,如此大事圆满收场,他们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朝局的未来。

案子定案,但是火灾的灾后重建还有一系列的善后都还没有着落。

半个皇宫还有大内不少的废墟上还有零星的火苗子还在跳动,死灰复燃的迹象时有发生。

枢密院严格控制了禁军的动向,这些人固然可以用来救火,而且效率也很高,但是许多人更多是担心,这些人会变成不稳定的因子,成为政变的推动者。

这种例子太多了,他们是最有本钱直接控制整个皇宫的部队,而且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万一朝臣与官家落到他们这些大头丘八手中,朝局就要马上变天了!

当兵的不能动,那就得别人去动!

这可苦了皇宫大内的太监和文臣们,这些平日里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此时为了表现自己忠心,全成了救火的主力,他们拿着木桶和瓢盆一点一点地提水去浇灭火焰。

反正话都是他们说的,怕禁军的人乱来,那就只能委屈他们了!

工部衙门。

衙门也被火灾波及,烧掉了一个物料仓库,里面屯放着许多的木料,还好没有烧到案牍房这些机要重地,里面存放的都是重要的文件还有档案,历代的建筑还有设计图纸典籍,可谓集建筑与设计之大成的所在。

里面随便拿出一张纸片,放到一千年后都是能引起文物界建筑界还有书法界轰动的超级史料,可惜这些宝贝面临的有天灾还有人祸,万不足一能留给后人。

这一天在‘有心人’有意为之的前提下,工部库房的死灰重新复燃,虽然火势不大,可是为了怕自己跟前的这把火被风向带偏,万一烧到官家跟前,他们的好日子就到头。

整个工部所有人的因为正是当值日,尚书大人上朝去开朝会研究灾后重建事宜,工部又是牵头的大部,以前开会除了治汴水洛水还有黄河长江这些重要水系,平日工部都是可有可无的闲杂人等,走路都得往边上靠靠,不敢挡了吏部礼部这些大佬们的去路。

现在皇宫八座宫殿烧没了,灾后重建工部出大头,出风头的机会来了,老尚书走在路上脚步下都带着风。

他们在机关开会,基层的干部可就苦了。

现在工部最大的就是郎中宋宽,他一声令下召集众人到工部大院内集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