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议定战守之策(1/2)

“从现在起,锦衣卫负责巡查城内,但凡查到有身穿盔甲不操训者,战时不出城列阵者,格杀勿论!”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朝臣们万万想不到,平日看上去温文尔雅的于谦竟然如此强悍,军令之严厉,前所未闻,甚至连在战场上杀人如麻的石亨也暗自感到心惊。

提起这两条,朱祁钰眼睛微眯起来。

嘶,既然提到了锦衣卫,朕是不是应该在里面做点文章?

“于爱卿,朕有话说。”

于谦正在下令,闻言立即转身,躬身道:“陛下要卸下臣的全权处置战守之权吗?”

朱祁钰笑道:“这倒不是,朕还是那句话,全力支持于爱卿。”

“只是于爱卿方才说锦衣卫负责巡查京城,朕若没记错的话,锦衣卫指挥使马顺上次已经在殿上被打死了。”

“锦衣卫至今都没有下一任的指挥使,若是无人担任指挥使,锦衣卫不过是一盘散沙,又岂能充分执行巡查城内的事呢?”

于谦这才明白皇帝的意思,思忖片刻,即道:“臣有一人举荐,锦衣卫都督孙圭,此人于百姓中素有贤明称道,可当此任。”

初听见景泰要再设立锦衣卫指挥使时,朝臣们是很紧张的,朱祁钰坐在上面分明看见,有几个老头只等于谦把话说完,就要跳出来反对了。

可是于谦的话,让他们又坐了回去。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所举荐的这个孙圭,是孙太后兄长孙继宗的族弟,也就是孙太后的表弟。

正是因为这一点,让那些急于反对的言官、御史们坐了回去。

锦衣卫指挥使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职责,有相当大的职权,甚至说与内宫的安危息息相关也不为过。

持驾贴即可抓百官入镇抚司闻讯这一条,便足以令人谈虎色变,由他们来巡城也是震慑军心再好不过的措施。

之前那个马顺,现在提起他来,殿上的四十余名文臣还是绝的咬牙切齿,原因无它,跳太久了,杀一遍已经不解恨了。

朱祁钰心里明白,要是让孙圭做了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内宫自己只怕是更回不去了。

内廷斗争属于朝政纲常之外,司礼监另两位大裆金英及兴安早就将以曹吉祥为首的王振旧党清出权力中心。

没了王振,那些儿孙们根本不是兴安和金英的对手,连曹吉祥也只能缩在墙角,勉力自保而已。

金英站了孙太后,而兴安却令人意外的经常出入郕王府,无论如何,都不再是内廷那些王振旧党所能为敌的。

可是内廷的权利争斗趋于明朗,却并不代表朝中也是如此,王振的旧党依旧潜伏在京师及各地。

要不是瓦剌逼迫太紧,早就有朝臣提议,于全国范围内清算王振旧党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朱祁钰至今都没敢提起再设置一个锦衣卫指挥使这回事。

提了,势必招致满朝文武的反对。

到时候孙太后那个老娘们再来一手“苦口婆心”婉拒的戏码,不仅事情办不成,还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自取其辱。

孙太后呢?却是忧君体国、心系天下!

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脑袋刷声名,这种事儿朱祁钰不能干。

朱祁钰从后世中各种权谋电视剧中的经验告诉他,皇帝的权威很重要,一次说话没人当回事,那就有十次、百次。

尤其是现在不止自己一个景泰皇帝,还有朱叫门,还有孙太后,还有另一个有资格继位为帝的襄王。

这种事朝臣们要是习惯了,以后自己这个皇帝说话就更没人当回事了。

于谦的提议,正好堵住了那些人反对设立锦衣卫指挥使的嘴。

推荐的不是别人,是当朝孙太后的亲族,这谁还敢反对?

孙太后不是已故的宣宗之母张太皇太后,对于赐封自己亲族这种事,她老人家一向是来者不拒,从来不忌讳什么。

内廷没问题,所以于谦这次的提议,只要朱祁钰拍板同意,事情基本就能直接定下来!

到时候,自取其辱的就成了跳出来的那个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