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光杆皇帝(1/2)

“烧粮?”

朱祁钰微微一笑,做得更端正了一些:“通县数百万石的存粮乃是文皇帝、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三代人给朕、给大明攒下来的。”

“若是轻易烧毁,岂不让三代人之努力,付诸一炬?”

徐有贞冷笑一声,躬身下去,以免被人发现脸上的表情,道:“那么如此说来,陛下是有办法了?”

说完,四十余名在京朝臣纷纷将目光投射过来。

在他们看来,这个问题实在无解。

除非烧掉,否则运送粮食非常危险,唯一的办法就是派兵保护,可现在京师九门的防御兵力都不够,哪有多余的兵力保护运粮队。

徐永贞也是这么想的,他想看这位新上任的景泰皇帝当众出丑,他并不觉得能有任何办法解决目前的困境。

这个二五仔的想法,朱祁钰就算猜不出来,也能大概知道个七七八八,当即说道:

“解决办法很简单,眼下各地兵马奉诏入京,让他们从通州过就行了。”

徐永贞嗤笑一声,还以为是什么好办法,下意识道:“陛下所言,太过轻松了吧,勤王兵马从通州入京便能…”

说着,他意识到什么,声音戛然而止。

“徐大人怎么不继续说了?”朱祁钰嘴角噙着笑容,朝众人道:“想必徐大人已经知道了朕的办法,朕正是想让各地到京的勤王兵马运粮。”

“勤王兵马从通州过的时候,兵士可以各自取粮,顺路运到京城,如此便解决了诸卿所说的征夫运粮过于危险的问题。”

“诸卿以为呢,朕所说的办法是否可行?”

朱祁钰坐在位子上,十分自信,这没什么不可行的。

历史上的于谦就是用这个办法运粮的,只不过这话让自己提前说了出来而已。

现在刚继位,有些话,还是自己来说比较好。

于谦站在原地,思索着朱祁钰的方才的话,不断点头,很快便率先说道:“陛下所言,与臣不谋而合。”

“陛下才思之敏捷,臣汗颜也。”

汗颜的该是自己吧?

朱祁钰脸上挂着笑容,实际上心里是有些尴尬的,毕竟历史上这办法应该是老于提出来的,让自己给抢答了。

这就好像穿越者在李白面前,高调的吟了一首床前明月光。

不过皇帝虽然才当了几天,朱祁钰便已经知道为帝王者不能轻易显露真实情感的道理,这还要感谢垂帘听政的孙太后。

朱祁钰还是监国的时候,孙太后的所作所为无异于现场教学。

粮食的问题得以解决,压在众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下来,在土木堡之变的消息传来半个多月后,朝堂上总算是再一次出现了些许的欣慰之声。

朝议散去,朱祁钰伸了个懒腰,从御座上站起身,刚走出华盖殿,就听见身后有一道轻轻的呼唤之声。

“陛下,陛下…”

“你是…?”朱祁钰看见这个人的第一眼,记忆中就蹦出来个名字,兴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