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心理惯性(2/3)

所以凌志也就不再问了,如果打不进球,就当是自己输了,而且凌志觉得,恐怕在江骏心里,他也是这么想的。

「那么,准备好了吗?」

江骏

站在上半台左侧库边附近,身子朝着右侧顶袋的方向,脸则看向凌志,笑着问道。

「嗯,准备好了。」

凌志则是站在下半台右侧库边附近,身子朝着左下底袋,见江骏没有趴下来瞄准,他也没有趴下来,他还不至于去跟江骏争取这点时间。

「好,那么,开始吧。」

看似不那么严肃的号令声响起后,两人也都没有争一时之快,反而都是缓慢入位,耐心瞄准后,才打进了各自的第一颗红球。

对于凌志来说,他虽然也想赢得江骏提出的这场比赛,但更多的,他还是对这场比赛产生了一些兴趣,比起获胜,他更想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

所以凌志并没有刻意追求速度,而是想首先保证自己能完成5颗红球的进球,至于能不能打到蓝球,倒不在他的第一顺位考虑范围。

最初的白球位置都是可以自己摆放的,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先击打最远离蓝球的那颗红球,摆放的角度也都是打进红球后直接低杆就能叫到最近一颗红球同一个袋的角度,这样就能迅速入位击打,不用再绕到桌子的另一面。

只不过,两个人的走位还是有些差别的。

凌志控制白球走到的击打第二颗红球的位置偏直了一些,如果继续低杆拉回来走第三颗红球的左侧底袋的话,击打的角度就会偏大。

所以凌志还是改变了策略,用低杆打进第二颗红球后便把白球拉回来一小下,走第三颗红球的左侧中袋。

而江骏走到的第二颗红球的角度比较舒服,打进红球后白球往右后方滑了一段距离,可以击打第三颗红球的同一个袋,而且角度很理想,依然可以用同样的杆法走第四颗红球同一个袋。

虽说不管是走中袋还是走角袋,都没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但是这里面会有一个问题。

假如持续走中袋的话,到最后一颗红球时,如果角度不舒服的话,比如凌志打进红球后白球向下走,或者江骏打进红球后白球向上走,那么之后便需要绕球台才能让白球走到击打蓝球中袋的位置,等于是浪费了时间。

然而如果持续走红球底袋或者顶袋的话,不管是走多一些还是少一些,想要让白球叫到蓝球的话,无非是用的杆法不一样,吃的边库不一样,但终究不需要绕球台才能走到蓝球的中袋。

所以到底是走第五颗红球的中袋还是角袋还是有些微的区别的。

可惜的是,等到凌志意识到这点区别的时候已经晚了。

在击球的过程中,凌志用眼角的余光也观察到了,江骏的击球速度并不是那么快,这也让他无形当中放松了警惕。

但是,因为凌志早早地在击打第三颗红球时叫了中袋,所以此后第四、第五颗他也就顺势走了中袋,一开始凌志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不过在走到第五颗红球时,他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他下意识地走了一个白球向下的角度。

凌志皱了皱眉,他的脑海中快速闪过了以前看直播的时候记住的一些画面,以及教练曾经告诉过自己的一些统计数字。

在叫蓝球的中袋的时候,如果此时白球在下半台,那么选手们有%的概率会控制白球走过蓝球与中袋的连线,这样做是为了方便接下来让白球走下半台的红球。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万一白球力量小了,尽管对于选手来说接下来让白球叫红球会存在一定困难,但是他的进球并没有任何难度,因为此时选手的视线是正对着中袋袋口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习惯刻在了选手们的骨子里,当一位选手叫任意一颗球的中袋时,都会把白球走到使自己的出杆方向尽量平行于底库的位

置,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能使自己在出杆的时候看清楚袋口的全貌,从心理层面上来讲,会让选手觉得自己的进球成功率更高一些。

同样的道理,假如在进攻点位黑球的左侧底袋的时候,如果选手将白球走到了右侧袋口附近,那么就相当于要打黑球的反角,也就是说,选手在出杆时余光是看不到左侧底袋的。

看不见,心里也就没底,心里没底,就容易失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