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被扭转的关系(1/5)

李晔没打算在兰州城盘桓太久。

战时这里是前线,两军对垒的关键要地,战后就没什么太值得关注的地方。譬如说月神教大神庙,就在鄯州,李晔倒是不介意去青海一趟。

河西之地,吐蕃人很多,李晔也没打算实行种族灭绝政策,战事结束后,一切就要回到正常轨道上。活下来的吐蕃老弱妇孺,李晔给了他们继续活下去的权利。

毕竟,土地需要人耕种,草场需要人放牧,前者姑且不言,后者还是吐蕃人干得比较娴熟。李晔只需要给他们少量的生活必须物,他们就能给大唐供应军马,这是个很划算的买卖。

况且,高原之地,实在不适合生活,汉人很难适应那里。汉人嘛,耕种肥沃的土地,在气候适宜的地方过日子就好了,犯不着去高原苦寒之地受罪。

当然,前提是全真观进驻高原,宗教控制吐蕃人的思想和精神世界,修士控制吐蕃人的身体和生活规则,同时,对吐蕃人进行必要的汉化。

这样一来,不用大军苦战,一段时间后,高原就不会再有大患。

汉文明对山河民众的汉化能力,可不是吐蕃文化能够比拟的,吐蕃占据河西百年,汉人依然是汉人,汉人真正控制高原二十年,吐蕃人也就多半是汉人了。

收复由吐蕃月神教控制的十二州后,李晔的实力自然而然上升了一个台阶,眼看着就要成就金仙境。他估摸着,是不是趁现在形势不错,还有一点时间,去把北边温末部占据的州县也攻下来。

温末部是高原释门的地头,若是能够把释门也解决掉,整个高原就相当于完全落入了他手中。

若能如此,“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的局面就会实现。大唐西部,也就彻底稳定下来。

大唐要恢复盛世大业,向北要跟契丹人死磕,向西到了地球上称之为中亚,也就是大唐西域众多羁縻州设立的地方,难免会碰上伊斯兰。

契丹跟匈奴、突厥这些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是建立了大辽皇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