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不可避免(2/3)

“尽管六国联军还没有组建,但我们秦国需要未雨绸缪,以防不测,齐心的联军是绝对不容轻视的!”

“以老夫之见,山东六国若是以三晋联盟为基础组建联军,最多可组成五国联军,仅存的小国不算在内,有没有他们,都无关大局。”

吕不韦正是小国卫国人。

“齐国不会参与联军,原因有二。”

“第一,齐国经历了六国入齐,复国的时间并不长,国力远没有恢复,跟其他四国都有深仇,近些年来与我秦国关系愈加亲近。”

“第二,齐国相国后胜十分贪财,没有原则,老夫已经派人携带重金去拜访了。”

“因此,我们秦国只需要对付最多五国联军。”

两位最大的人物先后开口把调子给定了下来,不讨论五国到底会不会联军的事情,直接讨论五国联军,秦国该怎么应对的事情。

这把心中有异议的大臣给堵得死死的,两位大佬相继定了调子。你还要唱反调,想不想混了?

就你聪明是吧?

能够被赢子楚召集的大臣都是秦国的高层,能够混到这种地步的人哪怕政治素养有区别,但最基本的政治素养还是有保证的,根本没有人唱反调。

大家都按照五国已经联军,秦国如何应对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部分军方重将都是表示要正面碰撞,一举击垮五国联军,打断五国的脊梁,洗刷曾经的耻辱,只是侧重点不同,但本质都是刚。

到目前为止,秦国面对齐心协力的联军还没有赢过,要等到魏无忌死后的又一次五国联军,秦国才打赢了,所以要洗刷曾经的耻辱。

文臣中也有懂打仗的官员,提出了跟成嶠类似的拖延战略,不过刚提出来,就被大部分军方重将给驳斥了。

要不是有赢子楚和吕不韦坐镇,恐怕免不了被骂个狗血淋头。

王翦用兵一向以稳著称,稳如老狗,他内心倒是挺赞同这种稳妥的意见,不过看见同袍激动得唾沫横飞的样子,果断明哲保身不开口支持。

如今的时代文武初步分立,文武之间的界限依旧十分模糊,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十分普遍,吕不韦就是一个例子,军事才能还算凑合,懂一些。

“将军们能有如此锐气,寡人非常高兴,也非常欣慰。”

“然而,寡人不希望在寡人身为秦王的期间出现大败仗,寡人颜面事小,辜负了列祖列宗以及历代秦人为之舍命拼搏的统一宏愿事大。”

“若是一旦战败,哪怕只是影响统一的时间,寡人也担不起这个责任,你们谁担得起?”

赢子楚的话直接让众人哑口无言,这话谁敢接口啊,一个个低头装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