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李世民与杨嗣昌(2/4)

虽然杨嗣昌认为只要皇帝像信任李世民一样信任自己的话,他也能做到。

但与李世民交谈后,杨嗣昌发现李世民根本不像二十多岁的青年,像是一个中年人,一举一动都十分老练。

他不知道,李世民就没拿他当回事。

不过李世民不介意收买下人心,于是说了一些让杨嗣昌认同的话。

杨嗣昌说道:“次辅大人所言真是我所想,就应该多开工坊,尤其是采矿工坊,大量进行招工,如此就可以以工代赈解决许多问题。

普通百姓已经很苦,不能在增加赋税。我们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来源,朝廷自己开设大量的工坊就是不错的方法。

我有关注山西的情况,那个张昊巡抚做得就很不错,通过开设水泥,红砖,玻璃,煤炭等等工坊,以及修建水库,水渠等等招收大量的工人,解决了不少流民的问题。

而且这些工坊以后还能转化城钱财,为国库赚取不少的收入。

此外,我还觉得,应该多收商人的税,他们赚了不少钱,应该为朝廷贡献更多。”

李世民看着杨嗣昌,问道:“杨大人以为大明的财富掌握在那些人手中?是百姓,还是商人?怎样的人才能称为商人?那些有权有势人家中产业颇多,他们算不算商人?”

杨嗣昌皱眉,他明白李世民的意思,但他可不敢去动地主阶层,而且他就是地主阶层的代表。

明末的阶层,或许可以分为三个阶层。

广大的贫苦老百姓!

靠做生意生存的商人!

地主阶层(皇室,国戚,勋贵,官吏,士绅等等,有田有权有势的人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