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九百三十一章 通道(2/3)

    自周代起他们就为华夏征战。

    宣义司在宣传方面的成果惊人,已经形成了一套标准流程,文学馆在书堆里追溯,找到了就进行些艺术加工,没找到,就干脆艺术发挥,反正八竿子总能搭上些关系……

    然后宣义司编出他们的祖宗十八代团结在华夏,为华夏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大加宣传……

    很多深目高鼻的胡人也对大秦有了认同感。

    雍凉之地的夷人以惊人的速度融合着。

    其实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朝代这种融合都广泛存在着。

    当然,主动融合别人和被别人融合的差别是巨大的,充满了血泪和悲苦。

    以现在的大势,融合诸族是必然,其一,华夏人口经历百年大战,人口极具萎缩,连雍凉、幽并这些传统汉地都被夷族挤占了。

    其二,华夏需要他们来填充人口,大秦需要他们增强国力。

    其三,如果将他们拒之门外,他们会抱团,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类似匈奴、突厥式的新草原帝国。

    这几年羌氐鲜卑匈奴出身的士人越来越多,也说明他们正在深度汉化。

    儒家在这方面的能力也很强大。

    总之,这十万秦民迁徙到大宛,为中亚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杨峥想要的不只是征服,还要弘扬华夏文明,让它走出去,骄傲的站在所有族群面前,让其他族群看看孰优孰劣。

    打铁还需自身硬。

    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是武力上的,文化上也要跟进。

    这些年中原涌现了一大批文人,诗词歌赋,名震一时。

    其中佼佼者,有嵇康为首的竹林六贤,还有后期之秀的左思、陆机、潘岳、张协等。

    一扫魏晋时期的消极萎靡之态,文辞华丽又不失慷慨豪迈。

    声名最噪者,正是陆机和潘岳,号称潘江陆海,意为其文采如大江大海。

    两人在大秦文坛上引领了一个新的风潮,被成为“泰兴新风”。

    潘岳正是历史上的潘安,是大秦首屈一指的美男子,每次在大兴城中出现,妇人投瓜果满车而归,与夏侯威之孙夏侯湛被时人称之为“连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