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九百二十六章 涟漪(2/2)

    守军憋不住了,尝试了一次突围。

    不过论防守,康居人比秦人差了太多。

    北面诸部依旧是眼睁睁的看着,就连康居部落自己都不敢来救援。

    城内抛下两千多具尸体,又灰熘熘的退了回去。

    其实这时代,最狠的还是汉人。

    第一个在西域搞壮志饥餐胡虏肉的是汉将耿恭,汉末大乱世,常有析骨而炊的记载,西域反而没出现多少这种记载,真到了山穷水尽,出城投降便是。

    就连当年如日中天的匈奴人也曾投降大汉,康居人投降大秦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为了维持族群的延续,尊严在这个时代并不重要。

    围城一个月的时候,城内终于扛不住了。

    在得到杨毅不屠城的承诺之后,饥饿的人群打开城门,向秦军投降。

    不过,卑阗城中有近十五万人,秦军带的粮食显然不能养活他们。

    将领们建议只收留青壮,让老弱妇孺自生自灭。

    杨毅在战场上狠辣凶残,战场之外,却还有几分仁慈,毕竟身为皇子,当年也读了几本儒家典籍。

    “这些人现在全是我夏国子民,孤为夏王,当活其性命。”

    遂下令宰杀俘虏的牛羊,设粥棚,熬肉粥,供给俘虏。

    牛羊不够,就杀驮马、伤马。

    熬上一个月,七河流域的粮食也就顺着药杀水送来了。

    此举令康居人大为感动,称杨毅为仁王。

    北面驻部见城破了,热闹没了,秦军的矛头朝向他们,顿时做鸟兽散。

    都城被攻破,康居实际上已经亡国,剩下的康居人开始向西迁徙。

    夏国的疆域顿时拓展了一倍有余。

    杨毅意气风发,接着准备对河中的攻势,不料却收到了杜预的军令,令其停止进攻,巩固占领的城池,等明年春夏两面夹击。

    这份军令却在夏国君臣心中掀起了一阵涟漪。

    杜预曾与太子一同南征东吴,又是太子的岳父,理所当然是太子的人。

    夏国经此两战,版图和实力剧烈膨胀,成为西域最强大的势力!

    随之膨胀的是人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即便杨毅没这个心思,他麾下的人却难免生出其他的心思来。

    做皇帝的臣子,和做一个夏王的臣子,其中的区别,不言而喻。

    实力都是伴随着野心。

    现在,太子的岳父向他们发号施令,这就让有些人不痛快了。

    “此必是有人见不得夏王立不世之功!”

    “殿下当早做防备!”

    “夏王是陛下的骨肉血亲,为何要听命一个外臣?”

    ……

    将领们你一言我一语,颇多不满之意。

    杨毅目光转向夏侯栩。

    夏侯栩跟杨毅是结义兄弟,但也是太子的表兄,夏侯氏自然跟太子走的更亲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