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九百一十章 削督(2/2)

    杨峥个人觉得,曹魏的江山就是坏在都督制上面,简直是为士族豪强量身定制的。

    】

    “回京之后,此事可提上日程,让三省六部都议一议。”杨峥也同意杜预的意见。

    原本以为天下统一,自己就能清闲一些,没想到事情越来越多。

    比当年打天下的时候,还要忙。

    不过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汉魏晋的积弊正在一个一个被清除。

    在这方面上,杨峥吸取教训,却也没有矫枉过正。

    而矫枉过正,往往是治国的大忌,每个王朝都会面临自己的问题,前朝的经验,不一定适应眼下的形势。

    曹魏同室操戈,致使宗室力量太过薄弱,于是司马氏大封诸王,终酿成八王之乱。

    杨峥采取折中之法,有能力的就封的远远的,没能力的,就呆在中原,安享富贵。

    西边有夏国,东北有渤海国。

    陆抗经营岭南,林邑国区区一郡之地,被灭也是时间问题,将来也可封一国。

    “渤海国已然拿下,陛下当早封皇子过去,明上下,定人心。”杜预比杨峥还上心。

    “元凯以为封谁过去?”

    几个儿子,杨毅早早去了西域,杨武没什么雄心壮志,能力一般,杨宏年轻时还有些天资,精通算学天文,却长歪了,跟名士混久了,活脱脱的纨绔子弟。

    其他的几个儿子年纪不大,杨峥怕他们掌握不了辽东的局面。

    毕竟那里诸族林立,龙蛇混杂。

    “臣岂敢妄言,陛下自有良策。”杜预谨守一个臣子的本分,不参与帝王家事。

    杨峥挥了挥手,让其他人退下,只有两人面对面。

    “元凯何必见外,我与你情同手足,更何况帝王家事亦是国事。”

    杜预神色动了动,起身拱手,也不知是激动,还是惶恐,动作太大,袖中落下一方铜钱,正巧落在旁边的沙盘上,杨峥看到了,杜预似乎没注意,不过这种小事,不说也罢。

    “陛下信任,臣感激涕零,只是此事需陛下从长计议,臣不敢妄言,望陛下恕罪。”

    说完便拱手告退。

    杨峥郁闷,杜预也太小心了些。

    不过也能理解,朝中本来就派系林立,现在多嘴一句,弄不好就是为将来埋下祸根。

    霍去病、霍光对大汉功劳大吧?谁能想到他们的后代居然被灭族……

    送走杜预,杨峥一个人思索,最合适的人选似乎只有老二杨武了。

    不过老二治民屯田还行,兵略有所欠缺。

    走到沙盘边,忽然看到杜预的铜钱落在代郡太原一带。

    心中一动,镇守这片的是老五杨晖,年纪虽小,心思却极大。

    在青营中便以军略着称,身边聚集能文能武的“小伙伴”也不少,常以卫青霍去病自居。

    成为太子杨旭、夏王杨毅之后,最有竞争力的一子……

    杜预嘴上说不参与帝王家事,没想到却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

    杨峥摇摇头,不过他不愿意明说,自己也就装个湖涂,人选就这么确定了。

    杨晖倒是一个不错的人选,爱折腾,就去远东之地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