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七百五十三章 五营(2/2)

    五十鞭打完,没有一个人能站起来。

    “自今日起,尔等全部充为朕的亲卫!”

    众人大喜,“谢、谢陛下!”

    除了他们的忠义,很大程度上是欣赏为首的青年。

    杨峥刀山血海里滚了这么多年,识人的水平还是有的,此人虽然落魄,但全身上下自成一股气势,年纪轻轻,敢冒杀头的风险仗义执言,至少说明他是有胆色之人,能跟刘珩比比力气,膂力也不差。

    “你叫什么名字?”杨峥问道。

    青年拱手道:“罪、罪人苟、苟晞。”

    杨峥一愣,西晋的韩信、白起?

    这人堪称是司马家的救火队长。

    不过以司马家的德行,恐怕就算是韩信白起复生,也扶不起来。

    杨峥轻笑一声,大秦现在如同烈火烹油,一两个将才倒也不必过度的关注,苟晞若真有才干,自然也不会被埋没。

    八万多的俘虏,依旧采取自愿原则。

    愿意从军的从军,不愿的留在屯田司,耕种满了五年,可以选择回乡,或者成为大秦的待归。

    五年之后,很可能司马家也玩完了。

    当然,并不是想从军就能从军的,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

    这年头不会砍人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

    一番登记裁撤下来,新募了五万四千多人。

    忠、孝、仁、义、信,五大营全部立了起来,每营六千到一万的兵力。

    忠、信二营屯驻河内,司马家在大战刚起的时候,全都逃回河北或者洛阳,大量的田地直接便宜了杨峥。

    一个忠、一个信压在司马家祖坟上,杨峥感觉就是在打司马家老祖宗的脸。

    也不知道地下埋着的司马家老祖宗们作何感想,会不会托梦给司马炎。

    仁字营驻扎弘农。

    孝、义二营驻扎南阳,算是为杜预补充了兵力。

    另外,杜预直接转任征东将军,持节、都督荆豫二州事。

    马隆的防区从代郡转为上党,升任镇北将军,持节、都督河北诸军事。

    五字营的编制上只能算是军屯,连府兵都不是。

    土地不能白给,必须按照十二转军功来。

    不然中军和府兵就会心理不平衡了。

    五字营并不是常驻军队,一旦中原战事完结,这些人拿到土地后,会转为治民。

    剩下的两万多人,要么上了年纪,要么厌恶战争,甘愿成为屯田奴隶,求个安稳。

    杨峥也不强求。

    承诺只要满了五年,可以放他们回乡。

    军中皆大欢喜。

    安置了俘虏,设立了防区,剩下的就是河东、弘农、南阳、河内等郡的士族豪强。

    包括并州的王氏、郭氏、贾氏、裴氏、卫氏,以及弘农的杨氏、南阳的何氏等等。

    也该跟他们打个照面了。

    不主动把问题解决了,迟早会被问题解决。

    历史上隋朝杨谅起兵反杨广,山东士族代表王颇道:“井泾以西,是王掌握之内。山东士马,亦为我有,宜悉发之。”

    意思是太行山以西是你杨谅的地盘,但山东士马我王颇一句话,可以悉发之!

    身为大秦皇帝,决不允许自己治下有这么牛的存在……

    当然,现在的士族豪强还没壮大到这个地步。

    斩草除根肯定不现实。

    如今的秦国自己内部就吸收了不少士族豪强的精英。

    卫瓘、杜预、索靖、皇甫谧、杨济等等都是,总不能连他们也一刀切了吧?

    政治是需要妥协的。

    但不是大秦向士族豪强妥协,而是士族豪强向大秦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