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六百六十九章 多难(2/2)

    刚才被杜宽气糊涂,现在心平气和,忽然想到后世的一个办法,养鸭治蝗!

    “官府孵化鸭苗,送给百姓,放养于田间!”

    鲁芝哈哈一笑,“大王此法不错,不仅治蝗,还可令百姓吃到鸭蛋、鸭肉。”

    秦国官府效率极高,鲁芝综合各种办法,地方立即推行。

    百姓也在伍长、什长、里长的动员下,投入田间地头。

    夜里燃放篝火,白日下田扑杀,又放养了大量鸭子。

    杨峥连续半个多月几乎住在田间,与百姓一起扑杀蝗虫。

    有人直接把蝗虫烤熟当饭吃,或者煮熟喂给猪牛。

    百姓整日待在田间捕捉蝗虫。

    这年头只要能吃,就不是问题。

    一开始是官府组织,后来就变成自发的。

    老人、孩子、妇人,没事就待在田地里捕捉蝗虫,提着篮子,掐头去足,一天能捉四五斤。

    杨峥本来也想学李二大帝生吞一只蝗虫,然后说一句: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送到嘴边,这玩意儿活蹦乱跳的,一想到这玩意儿有寄生虫,万一得病了,装逼不成反赔了命,便扔到地上踩死,叮嘱百姓必须煮熟或者烤透才能食用。

    “左传有云: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多难兴邦,古今至理也。”鲁芝有感而发,

    其实翻开历史大多如此,天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祸。

    秦国上下一心,这场蝗灾也渐渐被遏制下来。

    反而猪、牛、鸭都长的异常肥硕,也算是意外之喜。

    表面上是治蝗,杨峥却觉得是检验秦国的动员能力。

    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中枢、地方都在实心做事,百姓经历旱灾之后,也没过多的惶恐,对官府颇有信心。

    其实古往今来,中土百姓对官府的要求也不高,有点人样,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血汗缔造一个个强盛的帝国。

    “蝗灾不可放松,除了田间,荒野中也要注意,孤再派斥候巡视关中各地的荒野,一旦发现蝗情,全力以赴,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唯!”索靖拱手道。

    新都暂停,百姓回到田间,索靖也跟着到了田间。

    “邻国之难,不可虞也。大王何不采捉活蝗,送入河东、南阳等地!”卫瓘不愧毒士出身,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毒计就来了。

    杨峥思索了一阵,“不可,河东与并州、冯翊相连,蝗灾壮大,万一飞回关中……大事不妙。”

    蝗虫是活的。

    而且杨峥觉得这招对中原没多大用。

    就算河东、南阳欠收,其他地方可以弥补。

    但若是蝗虫飞回关中,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卫瓘也就随口一提,也没怎么深思,见杨峥反对,笑着拱拱手,“大王果然仁德之君也!”

    这话把杨峥逗笑了,“天下人皆称孤为虎狼,残暴不仁。”

    “大仁不仁,大善不惠!”卫瓘吟道。

    杨峥轻笑两声,两世为人,也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了,仁德也罢,残暴也罢,只要能一统天下,缔造一个强盛帝国,其他的无所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