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六百一十四章 设医(2/2)

    这种大战当然不是十天半月就能结束了。

    东吴与曹魏历次大战少则半年,多则一年。

    站在秦国立场上,襄阳被东吴攻陷可以接受。

    司马家就面临上庸三郡和荆襄两个方向的夹击,一定会在南阳部署重兵。

    “东吴虽奋力一击,然司马氏经营荆襄多年,东吴名将只有丁奉,陆抗虽有才名,却不为张布、濮阳兴重用,偏居西陵百里之地,此战东吴定会无功而返。”

    鲁芝的想法差不多跟杨峥一样。

    但凡这种靠一个人支撑着的势力,最终都是独木难支。

    诸葛武侯何尝不是如此?

    二宫之乱,陆家、施绩站在太子一边,步家站在鲁王一边。

    小小一个西陵,陆抗与步协就隐藏了矛盾。

    步家跟施家关系也不好。

    若是放大,吴国的矛盾不知有多少。

    杨峥笑道:“无功而返是他们的事,但孤定要让此战拖延下去!”

    难道有这么好的机会。

    如果不是东吴出兵,很可能司马昭的十万中军就压到了太原,马隆的压力会变得更大。

    太原是战略重地,但问题是离中原近,离关中远。

    秦国的力量要投入太原,需要先北入河套,转云中雁门南下,再入晋阳。

    而太原的对面就是司马家的重镇河东与上党。

    马隆能守住太原两年,绝非庸碌之人能办到的。

    这两年就是秦国的战略机遇期。

    杨峥望着北面,天下能不能破局,就看庞青、刘珩、卫瓘能做到什么程度了。

    整合草原势在必行。

    “大王难道未发觉,近几年大秦出生婴儿增多,夭折的也颇多?”鲁芝似乎不想在军事上谈论过多,以他如今在秦国的地位,除了杨峥就是他了,连杨峥都要尊称他一声伯父。

    所以杨峥知道他怎么想,高处不胜寒,高处也引人嫉恨,鲁芝是想辅佐杨峥,成就秦国,而不是当一个权臣,所以能让就让。

    “哦?倒是孤疏忽了。”杨峥自己的孩子都夭折了几个。

    如果连他这个秦王的子嗣夭折率都这么高,可想而知普通百姓。

    健康水平上去了,人口也就增多了。

    这时代医术发展是个小巅峰,战争瘟疫,诞生了不少名医。

    不过百姓看病仍然困难。

    看病难、看病贵不止是后世的专利……

    汉末张角就是靠施符水治病,而掀起浩浩荡荡的黄巾起义。

    “大王均田分地,去百姓之困苦,立在当下,然百姓之疾病不可能听之任之。”

    “伯父何以教我?”其实汉末死在瘟疫疾病上的不低于死于饥饿、战争。

    “大王于青营开设医学,何不推而广之?于每县每乡每里设立医官?将士是大王的子民,百姓亦是大王子民,不可厚此薄彼也!”

    杨峥老脸一红,天天盯着司马家,盯着天下,倒是把这些忘记了。

    青营学医子弟,大多成为军中医官。

    思索一阵后,决定建立一个体系起来,“确实是孤疏忽了,青营子弟以后不输送军中,学业有成,转入地方,加宣义掾,纳入地方政绩考评,医术高明,则升为宣义郎、宣义令、宣义使,另外,长安成立太医院,以皇甫谧为太医大学士,各郡各县成立医馆,民间大夫、郎中每月可到官府领取一头羊、一石粮食。”

    最容易诞生科学的地方,恰恰是医学。

    “若有不合理之处,还望伯父指正。”杨峥想了想,又补充道。

    行不行,还要看具体推行。

    鲁芝拱手道:“大王此举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