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两百六十九章 激励(2/2)

    宣义郎们齐齐半跪于地,“我等皆赖将军活命。”

    杨峥以手虚扶,示意他们起身,“你们以前过的什么日子,现在过的什么日子,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汉人有的,羌人也会有,胡人也会有!”

    杨峥没来之前,羌人过的什么日子大家心知肚明。

    每年饿死些人,冻死些人,那是家常便饭。

    每到秋冬之际,各部落间就互相残杀,胜了,抢别人的粮食牲畜过冬,败了,也能消耗本部人口……

    而现如今,他们不仅远离了饥寒之苦,还能安心耕种。

    已经是百年来,羌人最好的日子了。

    “羌汉本同源!大周、大秦皆有羌人为国争杀!他们本就是华夏的一部分,现在高原上的族人们,还在过着野兽一般的日子,蒙昧无知,任人欺压,饥寒交迫,你们怎可视而不见?你们怎可不去改变他们?你们怎可不让这些族人,一同沐浴我华夏的荣光?”

    杨峥越说越激动,声音震慑全场。

    演讲,本来就是引路人的一项重要技能。

    而所谓演讲,你投入多少感情,便能引来多少共鸣。

    杨峥拔出腰间环首刀,一把插在黄褐色的土地上,直没入柄,振臂而呼:“重振华夏,复我神州!”

    现场的气氛瞬间被点燃。

    “重振华夏,复我神州!”

    “重振华夏,复我神州!”

    所有人一起怒吼起来。

    而这些新任宣义郎的眼中,彷佛电闪雷鸣一般,被注入了无穷的信念。

    越是绝望的世道,信念岂非越是能震撼人心?

    一旁的杜预神情钦佩。

    但杨峥的套路不止这些。

    待众人热情稍稍冷却,选了几个上了年纪的羌胡奴隶,让他们以自己的经历诉说过去与现在的生活。

    杨峥治下的西平固然不是什么人家乐土,但至少让人人吃上了饭。

    不再有人饿死,也不再有人冻死。

    西平的几个大户服服帖帖,不敢有丝毫违令之举。

    奴隶们开始支支吾吾的讲述着,到后来,想起自己以往凄惨的经历,不知不觉带入其中,有些人还声泪俱下。

    “他们打我、折磨我,一饿就是三天三夜,我当时只有九岁……”

    “我父母老迈,不能放牧,就被他们推下山崖……”

    中原也许不是什么好地方,但西面的羌胡过的更惨。

    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族的,反正杀来杀去,部落转眼兴灭。

    这种感染力也是巨大的。

    烈日下,除了知了声,以及他们的哭诉声,全场一片安静。

    他们的悲欢是相同的,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经历。

    为何西域羌胡如飞蛾扑火般不断内迁?

    因为中原曾是唯一的文明火炬。

    而现在,这道火炬已在衰弱之中。

    本来只有半个时辰的训话,一直从晌午延续到黄昏。

    杨峥令庞青记下那几个声泪俱下的羌胡,也编入宣义司,为宣义从事,以后要在所有屯田和牧场演讲。

    “属下现在知道何为宣义!”庞青一脸崇拜道。

    杨峥简直给他上了最生动一课。

    “你不妨把心得写出来,写错也不要紧,我帮你修改修改。”

    “属下遵命!”庞青无比激动道。

    宣义司的重要日益凸显。

    闷头闷脑的玩刀子,迟早是扑街的命。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董卓以实际行动和身家性命证明只玩刀子是走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