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魏 第两百五十九章 认同(2/3)

    汉书可以左酒,令人不知不觉沉醉其中,大汉的勐人实在太多了,有时候杨峥自己都讲的康慨激昂,恨不能投身于那个壮怀激烈的时代。

    番茄免费阅读

    当然,其中也加了不少私货。

    “重振华夏,复我神州!”望着这么多双干净的眼睛,八个字脱口而出!

    此刻起,各族的少年自动纳入华夏之中。

    口号还是简单一些好。

    军中百分九十九都是文盲和粗人,太文绉绉的口号他们记不住,也不理解。

    这八个字就方便多了。

    “重振华夏,复我神州!”少年们眼中燃着一道道烈焰。

    连刘珩也情不自禁的吼了起来。

    待众人热情稍稍冷却之后,杨峥道:“刚刚扩军,诸族混杂,很多事不好做,若有困难,但说无妨。”

    “没有困难!”一个羌人少年带头吼了起来。

    羌胡其实都缺乏一种身份认同。

    现在,杨峥给了他们!

    所以羌胡少年们,比汉家少年更为积极,也更为迫切。

    杨峥笑了两声,点点头,“多难兴邦,逸豫亡身,困难在所难免,永远不可避免,有困难,就迎刃而上,克服它、战胜它!”

    杨峥感觉自己都快成人生导师了,鸡血打的自己都汗毛倒竖。

    但十五六岁的少年,缺乏的也正是这些。

    “唯!”少年宣义郎们向杨峥齐齐拱手。

    很快,“重振华夏,复我神州”八个字在军中到处响起。

    一个个羌胡士卒们眼中多了些东西。

    复我神州四个字,已经给了他们新的身份认同。

    这时代绝大多数的人,一出生就如同奴隶,每天过的如牲畜一般,忍饥挨饿,在无尽的绝望与痛苦中麻木的结束一生。

    很少被当成人看待,有过人的尊严。

    这八个字,既赋予了他们使命,也给了他们尊严。

    禽兽尚会望月,更何况是人?

    即便是谎言,此刻也能在绝大多数人冰冷的心中打开一道缺口,注入一丝暖流。

    “古之戎狄,今为中国;古之裸人,今被朝服;古之露首,今冠章甫;古之跣跗,今履高舄。以盘石为沃田,以桀暴为良民,夷坎坷为平均,化不宾为齐民,非太平而何?”鲁芝引经据典,贴满大街小巷,城内城外。

    华夏先贤们早已经过了戎狄之辩。

    宣义使们以通俗语言注解之,羌胡士卒的最后心防也在溶解之中。

    杨峥令人把这段文字在治下各城中刻成石碑,以鼓励羌胡们积极汉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