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国考(2/2)

诸女小口小口的品尝起来,是不是发出一声满足的赞叹。

“甜,真甜。”

“显儿……”

周皇后雍容倾城的俏脸上,一脸满足,含笑道:“显儿你军务繁忙,不必在这里耽搁。”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爱。,如今在外头见惯了世面,这位大明皇太后可比太上皇有见识。

“不忙,不忙。”

周世显瞧着这位性格温婉的丈母娘,腼腆一笑,又将视线落到了小娇妻身上,眼中早已是化不开的柔情。

花骨朵如今长成了娇美的水仙花。

“好,好。”

周皇后看在眼中,不由得眉开眼笑,赶忙催促两人早点安歇:“夜了,本宫也有些乏了,嗯?”

她一双凤目在爱婿,爱女身上转悠着,几番暗示,几次提醒……她早就琢磨着抱孙子了。

“夜了。”

周世显轻道:“娘子,该歇了。”

大明长公主白了他一眼,羞涩的低下了头。

小别胜新婚,被翻红浪,闺中之乐不可为外人道也。

清晨,鸟语花香。

周世显早早起了,穿戴整齐,瞧着卧榻之上佳人拥被高卧,尤自娇羞,不由得调笑一番。

“冠儿不戴懒梳妆,髻挽青丝云鬓光,穿一套素白衣衫,打扮的西施模样,好与我卷起帘儿,烧一株夜香……”

“啐。”

且不说小娇妻面红耳赤,王微,陈圆圆两个侍女也难忍娇羞,齐齐轻啐了一口,将他硬推出了房中。

“呵。”

大都督微微一笑,吟诗一首:“野花哪有家花香,回来再吃也不迟。”

数日后,南京。

临近年关,南京的街道上静谧祥和。

可一份内阁张贴的榜文,在南京城,在整个江南掀起了轩然大波,榜文闪烁,大明中兴朝的第一场会视,安排在了十一月中旬。

还是恩科。

这让许多江南士子欣喜若狂,奔走相告,因为战乱中断了十年的科举,如今终于恢复了。

没了前途的读书人喜极而泣。

可……

读书人高兴的太早了,细琢磨这榜文又有些蹊跷,如今这会试已经不叫会试了,改成国考了。

“何为国考?”

士子们一片哗然,赶忙将榜文抄录下来,好生研究了一番。

“大明国考……先报名,后考试。““

凡十六岁以上的大明男子,只要是拥有一技之长,皆可报名参与这大明新朝的所谓国考。

竟然还分笔试和面试。

就连考试内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笔试又分成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公共科目由礼部出题。

专业科目由各个需要用人的衙门自行出题,又分为算学,社科,农学,医学,工学,商学……

分门别类,样样齐全。

反正就是不考儒学。

凡大明子弟参与国考者,按照笔试成绩择优录取之后,中举之人自行到各大衙门参加面试。

面试通过之后当场任命,授官九品。

“哗。”

这份榜文好似一颗石子激起千层浪。

一时间江南之地,沸反盈天。

“荒谬!”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数十万士子依旧无法接受这冰冷的现实,破口大骂者有之,痛哭流涕者大有人在。

“亡了,大明亡了呀!”

这是不给名教中人活路呀!

“国将不国呀!”

“算学,医学,农学……”

一个个士子怒目圆睁,锤胸顿足,这不都是杂学么,这不都是读书人最看不起的奇技淫巧么?

这些上不了台面的杂学,竟然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还爬到儒学头上去了。

“这成何体统!”

“反了,反了!”

当儒学被赶下了神坛,儒生们的信仰被颠覆了。

这震撼来的太猛,太强烈,不出三日,江南好似开水一般沸腾了起来,茶楼,酒肆之中喧嚣闹腾了起来。

读书人的世界被颠覆了,可内阁衙门依旧大门紧闭,铁了心,要将这国考推行下去。

内阁,官厅。

六部部堂,属官与内阁阁老们齐聚一堂,正在商量着大明历史上第一界国考的题目,这题目……

可不好拟呀。

不考儒学考杂学,这还不得翻了天么,且不说各位部堂心里没底,凑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就是孙传庭,史可法也面色凝重,预料中的民意反弹接踵而来,外头已经有人在聚众闹事了。

隔着一道院墙,好似还能听到大街小巷,茶楼酒肆里传来的阵阵骂声。

“元辅……”

次辅史可法抬起头,瞧着一言不发的孙传庭,委婉道:“此事恐怕不易操之过急。”

外面传的沸沸扬扬,读书人开始大规模闹事,连史可法都觉得有点招架不住,遑论各位部堂?

“嗯?”

孙传庭应了一声,沉默不语,却无意识的伸出手,将面前的地球仪轻轻转动起来。

“骨碌碌。”

大明天子亲自动手制作的地球仪,转动个不停,孙传庭的心思也飞到了九霄云外,他想起了那些年。

那些年与那位贤侄并肩战斗过的日子。

“科举,国之重器也。”

他自然明白这样做的后果,他是历史选中的那个人,亲手终结儒学传承的那个人。

他觉得压力山大。

“可大明还有回头路么?”

一声轻叹,让官厅中沉寂了下来。

“是呀。”

史可法咬了咬牙:“办!”

告示已经贴出去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孙传庭嘴角微微抽搐,冷道:“多派些军兵衙役上街守着,但有聚众闹事者,抓!”

于是乎,大明历史上第一届国考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了。

可。

预料之中的读书人闹事并没有发生,到了国考这天,各地巡城兵马司早早便净了街,还联络了当地驻扎的大明镇军。

衙役,军兵都全副武装守在街道上。

严阵以待。

可奇葩的事情发生了,好些叫骂最凶的读书人,一个个提着考篮,早早便在考场外等着了。

虚惊一场。

史可法高看了读书人的气节……

“哼!”

瞧着一个个若无其事的士子,安安静静的在考场前排成了长队,史部堂气的鼻子都歪了。

说好的气节呢?

这都是什么时候跑来偷偷报名的?

当然了,和官位比起来,气节是个屁,甚至还不如个屁,好不容易等到了科举恢复。

好些士子将四书五经抛到了九霄云外,将看不上的杂学捡了起来,将真香定律发挥到了极致。

等到第一场公共科目考完了,考卷被送到了礼部衙门,结果又让孙传庭,史可法和一众部堂大员目瞪口呆。

好家伙!

万万没想到这些口口声声圣人言的江南士子,精通杂学的还真不少,什么算学,医学,农学……

一个个都答的有模有样,

连内阁也上当了,内阁把题目出的太简单了……

“呵呵,哈哈哈。”

史可法气急而笑,好似看到了这个世上最可笑的事,说好的与名教共存亡,说好的信仰呢?

一开考全叛变了。

史可法一脸懵逼,猛然间也大彻大悟了,幽幽的发出了一声长叹,信仰是假,官迷是真。

这都是聪明人呀,一言不合便改换门庭,将圣人教诲抛到了九霄云外,小算盘打的咣咣响。

这也正常。

这伙人连祖宗都可以出卖,投李自成,投清兵连眼睛也不眨一下,背叛名教又算得了什么?

只要能做官,一切都好商量。

这时候,史可法突然想起来周世显那句话了:“这大明呀,坏就坏在聪明人太多了。”

他觉得这话太有道理了。

什么名教信仰在官位面前屁都不如。

“这些人……不可重用!”

史部堂眼睛眯了起来,看了看正在阅卷的属官们,他现在知道为什么这国考一定要面试了。

何为面试?

面试就是观其言,查其行。

主要考核考生的人品,从直系亲属往上查三代,犯过罪,做过恶,手脚不干净,捧过李自成臭脚的,勾结过鞑清番邦的……

反正人品不端,家教不严的一概淘汰。

这个办法当然是周世显想出来的……

“嘿。”

瞧见了这些读书人的德行,史可法真的气坏了,觉得周贤侄这个主意出的太好了。

这么一来就把大部分人品不端,家教有问题的人渣都淘汰了。

其实这种制度真不是周世显发明的,也不是后世人发明的,这本来就是两汉时期的举孝廉制度。

早在两汉时期任命官员,便是要考察人品的,不但要考察人品还要通过层层考试,才能做官。

查人品,也查家谱。

可。

后来科举选官又不看人品了,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武则天时代。

这位大唐女皇一手废除了两汉时期的孝廉制度,将孝廉制度改成了科举,变成了不管人品,只看才学。

可这么干的后果呢?

她让大量有才无德的人渣当了官,华夏官场的风气,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变坏的,将好端端的大唐盛世葬送了。

武则天为啥要这么干?

仁者见仁吧。

于是乎从武朝之后,大量品行不端的人通过科举做了官,这官场的风气能好的了么,从那之后……

华夏这片土地就再也没有强大过了,反而一天天的堕落,沦丧下去了。

如今周世显,孙传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正本清源,将两汉时期执行的孝廉制度又捡了回来,还改成了国考。

有才,有德之人才能做官!

“呵。”

官衙中,史部堂的倔驴脾气又上来了,目光森森,反正有他在内阁一天,这些个人品不端之人休想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