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出行(2/4)

住的客栈不大,一打听,竟然是官方的驿站。

洪承畴就一皱眉:驿站之累,差点累垮大明。

崇祯裁撤驿站,本身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太心急了,只做事,不考虑结果。就是崇祯的缺点之一——做事太过操切。

根本没有考虑全国四十万驿卒的后续生计安置。

一下子,按照当时大明的户籍制度,四十万受过半军事训练的驿卒,一旦丢掉了工作,就立刻成了赤贫,生活无着。

不但这四十万,还有他们身后家属,接近两百万。一下子成了流民。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揭竿而起。

正因为他们曾经受过军事训练,在加入流寇之后,彻底的改变了原先流寇那种乌合之众的本质,成了接近于一支军队的流寇。

在这里就以李自成最为代表。

但不管在当时还是在以后,洪承畴都认为驿站是应该裁撤的,因为他的害处大于利处。

驿站的体系是这样的,在全国连锁开发,然后各级官员,可以在驿站免费吃喝下榻。

随着吏治的腐败,最终到了官员们的家属,都跟着打秋风。

这并不是什么最要命的。

最要命的就是这些官员不但白吃白住,而且还白拿。

常常任意勒索夫、马,甚至敲榨“折乾”,即令驿站提供超过实际需要的供应,其超过部分折成银子纳入私囊。这样,就使驿站有限的人力、物力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甚至为了赔补经费而卖儿卖女。天启二年御史方震孺曾经说过:

“至若驿递,夫只有此数,马只有此数,而自有东事以来,军情旁午,差官络绎,奚啻百倍于前。

而欲其照旧支撑必无幸也。臣所经过,自通州次抵山海,见夫头、马户以及车户,无不泣下如雨,不忍见闻。而瘦马走死道旁者又不可胜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