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气死大儒刘宗周(2/4)

这种天下大儒,被崇祯看作是扶大厦将倾的救命稻草,几次招他入朝。

但刘宗周为了表现自己进退有“廉耻”,他连“君有命,不俟驾”的儒家信条也丢在脑后,从被任命为四品官太仆寺少卿起“必三四辞而后受事”。

考虑到当时的交通条件,使者穿梭于道,因循一年,他才雍容有度地进京任职。

这真是有些拿捏的过分了。

这正如俗语所说“急惊风遇着慢郎中”,想依靠这种人挽救危局,本身就无异是缘木求鱼。

弘光政权建立以后,他的行为也极其诡异。

被起用为左都御史时,对一切事情的处理办法,那就是一个字,杀。

当时带兵总兵官陆振飞,把家眷安置在南京城外,就因为这一点,刘宗周就不顾陆振飞是当时唯一抗清的主战派,上书说,“可斩也”。

对高杰、刘泽清这种手握重兵,又以定策拥立之“功”新邀封爵,根本没有可杀之势的实权人物,不看清事实,依旧强烈上书,可斩也。

对左良玉这种南京西面,唯一的屏障,依旧是可斩也。

真就纳了闷了,都杀了,那谁带兵抵御外虏?凭借这些书生吗?

但刘宗周的名气太大,跟着的一帮党人就推波助澜。

朝堂内外,对带兵的,不管大小,那是一片喊打喊杀。

这都到什么时候啦,还不知道拉拢带兵的。

不说恢复山河吧,但你总得保命啊。

于是朝堂与朝堂不和,外镇与外镇不和,朋党势成,门户大起,

最终,带兵的人人自危,对朝廷心灰意冷,该投降的,不该投降的,全投降了。

结局就是大家一块完蛋大吉。

逃到杭州,投奔潞王,结果潞王跑了。这个小朝廷最后的一点势力也死走逃亡。

当时刘宗周拿出来他的骨气——绝食,为大明殉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