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放贷(2/2)

在这个时代,那些有钱的人,是没有将钱存到钱庄里的习惯的,更何况,那是要交保管费的。

他们宁可将钱埋在自己的床铺底下,腐烂发霉,也不敢将钱交到别人的手中。或者干脆放高利。

但是这个信用社,压低了社会上的贷款利息,就会让那些想要凭借私人的力量放高利的人,冒着巨大的风险收不上来的情况下,还没有了巨大的利息空间。

这样一来,在绝大部分转变不了观念的人群之外,一定会有一部分有钱的人,将自己手中的钱,等于是交给官府来放利。

对于这一套利国利民的办法,王小二简直是拍案叫绝。

于是,他在烟台县,放出了第1笔贷款。——那就是给自己和自己的兄弟。

自己的兄弟孙二利,带着小嘎子,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已经赚了一点钱。

孙二利也生出来野心,看中了码头上的一座房子,想要开一间杂货铺,内里再办个大车店。

现在随着山东局势的平稳,南面的客商又开始北上做生意了,尤其是南面的小朝廷,幻想着和满清联合剿灭闯贼,南北往来也密切了。

虽然政治上的事很诡异,但那都是大人物该操心的,小人物就是要抓住机会发家致富。

结果现在自己就缺少资本。正在为这事发愁呢。

原本为了支持这个兄弟,王小二准备咬咬牙,找城内银号老板,抬笔钱。

但五分的驴打滚的利息,立刻让他望而却步了。

按照那样的利滚利,一年下来,借贷一两银子,年终要还二两五。

什么样的买卖,能有那么高的利润啊。一年下来,不但要白干,还要倒贴进本钱,那就是阎王圈套。

这下好了,可以贷款开买卖生意了。自己的那五十个兄弟组成的大家庭,日子就更好过啦。

看到布告,第二个来借贷的是一个贫穷的老头,柱着棍子,进来就给王小二跪下哀求:“我儿子和儿媳妇,承包了二十五亩地,可是却没有钱购买种子,驴打滚的利,就是和阎王爷签死期,那是绝对不敢借的。眼看着耽搁了春耕,如果再耽搁夏种,那我们一家就彻底完啦,求老爷行行好,借贷一点吧。”

王小二眼含热泪,把这个第一个真诚称呼自己老爷的老人搀扶起来:“摄政王说了,这次贷款,主要就是针对咱们这些无依无靠的百姓的。但有个条件,必须三家联保,保证秋粮收获后归还,您有三户联保的吗?”

这时候,两个跟随来的汉子站出来:“我们都是老相邻,赵老爹的人品,我们信的过,我们保他们。到秋天,他要是还不上,我们还。绝对不辜负了摄政王对我们的照顾信任,不辜负他老人家的好心。”

王小二当时喊声好,直接办理了手续,然后,从刚刚送过来的启动资金里,拿出来五块银元,等同五两银子。

面对这五块银元,这个老汉有些迟疑。

王小二立刻拿出天秤,又拿出来几块碎银子称了。然后询问老汉:“要哪个?”

看着黑不出溜的碎银子,老汉毫不犹豫的一把抓起来银元:“这个成色好,我要这个。”

此事传开,前来贷款的络绎不绝,王小二自己一个人,忙的脚打后脑勺都忙不过来。

他需要人手。

但县衙的编制就这么多,若想招募人手帮衬自己,那就只能自己掏腰包。

对摄政王感恩戴德不假,但为了公家事,自己却往外拿钱,还是心不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