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天机府成立(2/2)

而这个尊荣不是铁帽子,而是随代降低,不再延续。到第三代,就自行解除。

只有虚名,没有荣养俸禄,完全靠自食其力。

此令一出,几乎全天下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这个政策一出,不但天下百姓奔走相告欢呼雀跃,就连朱家子孙也是喜极而泣,高呼解放啦。

是的,按照朝廷规矩,朝廷养他们八代,就是最低等奉国中尉,俸禄是年二百石。

但大明的财政就没好过,即便都拿出来财政收入的大半来供应他们了,但依旧是僧多粥少,根本不能养家糊口。

所以老朱家的后代,沿街乞讨,偷盗抢劫的比比皆是。几乎没有了活路。

但这下好了,他们可以彻底的融入社会,靠力气,智慧赚钱养家糊口了,这是给了底层朱家子孙一条活路。

至于上层反对。

你拉倒吧,放眼天下,还有多少上层的王爷郡王在农民军手下活了下来?

现在就这阿猫阿狗三两只了。

别处的管不着,但这两个孩子,嘿嘿嘿,敢反对吗?敢反对,王学军真敢大嘴巴抽他们。

大明百姓,苦朱家子孙久矣。

朱家的子孙,在不能干各种事情之下,只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生。

一窝一窝的生,结果就是按照张居正的统计,每隔三十年,人口就翻一倍。

到了大明崇祯年,直接达到了百万之多(有人说达到了一百三十万)

结果规定不能做任何事,那国家就得养着,首先各个亲王给地,就比如神宗赏赐福王四万頃。

大家可要知道,明朝的一頃是一百亩。

结果山西河南根本没有那么多地,于是就分摊给山西,陕西,四川,河南,最终也没凑齐。

最终到万历时候,天下土地,十分之七,被宗室所有,十分之二被那些不纳粮,不当差的士绅官宦地主豪强所占,真正向朝廷缴纳赋税的,只有十分之一。

这样的状况,大明的财政不崩溃就出了鬼了。

所以,其实崇祯的灭亡,归根结底,是穷死的。

而造成崇祯穷死的原因,一个是光吃不干的宗室。二一个就是东林推行的对富人免税政策。

现在利用战乱,流寇杀了一大批朱家食利者,正好大破,然后趁机大治。

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太子正式上位,天机府正式成立,再加上王学军正式大婚,为了节约,一勺烩了。

萝莉虽小,但为了加固王学军的地位,也不得不老牛吃了嫩草。

其实,在这年代来看,公主都十五了,不小了。

一切成立之后,太子责令天机府立刻宣布,停征崇祯时期加征的辽饷、剿饷和练饷。恢复对土地征收赋税祖制一亩二钱,三钱代役钱,永为定例。

新政府开张,没钱怎么能行?

王学军立刻拿出来增加的宝藏一部分,做为新政府的启动资金。

大笔的投入,天机府良性运作了起来。

因为需要百姓耕作,需要百姓当兵抵御外辱,需要商人奔走往山东贩卖物资,需要——反正各种需要,所以规定,对于户籍制度全部放开,大家爱干什么干什么。

从此之后,除了文士身份特殊,再无职业贵贱。

原有文武官吏,职务依旧不变,但俸禄翻三倍。反正王学军有钱,收买人心呗。

于是各个官员,一起对王学军歌功颂德,马屁是随处可见。

这些政策一经公布,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全部欢欣鼓舞了。

不单单是山东辖区,就连其他势力中的百姓官吏,也一个个伸着脖子,期望能加入天机府了。

于是,就出现了各地的百姓,扶老携幼向山东迁移。

北面幸存的官吏,也悄悄南下,一部分去了南明,但大部分来到了山东。为山东解决了官吏人才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