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承天风起(2/3)

郑经冷笑道:“岳父上任之后,走访一下涧里那边的移民村落,询问一下这些移民百姓,听听他们对土人的看法,听听他们支不支持官府对土人的打击。”

“臣明白了,臣知道该怎么做,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驻军的配合,毕竟百姓之间行为松散,需要军队对百姓进行编练。”

“这是军队责无旁贷之事,百姓在农闲之时必须参与军事训练,承天府与琼州府如此,吕宋府也是如此。”

在唐兴文正式履职吕宋知府后,郑经收到了吏官衙门的奏疏,吏官衙门铨选了三名官员做为万年县知县的候选人,请延平王勾选。

三名官员分别是杨英、郑缵绪(郑泰子)和庄文烈,郑经一看这个名单立刻就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很明显自己的从叔想要给自己的子弟铺路了,当然还有一些不能宣之于口的原因。

郑缵绪今年还不到二十岁,虽然说有些才名,算得上郑氏三代中的优秀人才,但是这么早就身居高位,难道不觉得这是揠苗助长吗?

本打算亲自带着人马去收复三宝颜,顺便从三宝颜南下,一路沿着香料群岛边缘向西到爪哇岛、旧港、满剌加巡视一番。

自己已经好几年没有到南洋亲自看一看了,也不知道南洋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这些领地亲自巡视一番的威慑,可比听属下的汇报管用多了。

然而面对承天府的政局出现动荡的隐忧,郑经只能将收复三宝颜的任务交给今后将驻守在吕宋的洪暄与谢永常。

郑经则带着剩余的舰队与陆军提前返回承天府,安平城内的文武官员谁都没有想到延平王会这么快返回承天府。

从出征到返回只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郑经突然返回打了一众文武一个措手不及,甚至在郑经召集所有官员在王宫议事时,一些在官廨坐班的官员竟然能够在大白天就找不到人。

郑经的脸色很难看,官员们表现让他愤怒异常,指望这样毫无责任心的官员能够做成什么事。他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严重的侮辱,自己自以为制定了严密的制衡制度,能够杜绝官员的懒政惰政。

然而现实狠狠地抽了郑经一个耳光,这他么的天下的乌鸦一般黑,难怪老朱那么痛恨这帮杂碎。果然除了少数另类,大部分的读书人没有好东西。

这种精英教育模式下的读书人,本来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指望他们能够放下身段真心地为百姓着想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召集议事的钟声已经敲响了超过半个时辰,按照在安平的官员居住的位置,就算最远的官员这么长时间也足以赶到,更何况这个时间正是在衙门坐班的时间,人去了哪里?

郑经放下手中的奏疏,冷笑道:“既然不来,那就不等了,杨来嘉!”

“臣在!”

“将今日在安平城没有告假却没有到场的官员全部记下来,所有官员全部革职流放吕宋岛听候吕宋官府安置。”

“王上不可啊!我延平王府读书人本就不多,一下贬谪这么多的官员,这么多的缺口臣去哪里找这么多合格的读书人?”郑泰立刻跳出来反对道。

“没了张屠夫,寡人就吃不上褪毛的猪了吗?”

“王上若是一意孤行,恐怕会有更多的官员选择辞官归隐,到时候谁来替王上牧民,这打天下靠武人,这治天下靠的可是读书人啊!”

“是吗?还有谁要辞官,尽管提出来,寡人绝不挽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