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教育之争(2/3)

然而由于远离中原核心地带,任何统治者都不愿意发展这个地方,不愿意对这里进行大的投入。

因为统治者逻辑里,边疆就是随时可以打烂的地方,治理的再好,一旦入侵者打过来,第一时间就成了敌人的地盘。

治理的越好,就越是给敌人做嫁衣,傻子才干这种资敌的蠢事。

因此任何朝代,边疆都是贫苦的代名词,历数各个时代都是如此,不是边疆不能发展起来,而是统治者没有发展的动力。

郑经却不同,他想的是御敌于国门之外,除了华夏的核心领土之外,他会在外围设立一系列的藩属国。

郑经不会要求这些小国为宗主国做什么,只要这些小国能够在外敌入侵时能够充当缓冲地带就好。

琼州府在郑经看来是核心领土,是绝对不能被任何敌对国家打上陆地的领土,当然要认真开发利用起来。

对于张煌言所提的四条困难,郑经也给出了他的解答,首先第一条关于人才的问题,承天府也同样遭遇这样的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想要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就要立足于培养自己的人才。解决教育的公平,就是打开困境的钥匙。

正好方以智也在船上,也讲起了他在承天府推行义务教育的经验,想要打破士绅对教育的垄断,就必须由官府投资建立公立教育。

谷犕

也就是说要由官府花钱建设学堂,要求所有百姓的子弟都必须进入学堂读书,只有实现全民免费教育,才能扩大受教育的人口基数,从中选拔出更适合社会发展的各个类型的人才。

张煌言顿时头大了,要实现官府全部投资免费教育,一琼州府这样贫苦的地方怎么可能支撑的起来。

郑经看出了张煌言的难处,便笑着说道:“苍水先生,做事总是会有困难的,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

琼州府先做计划,普查整个琼州府的人口结构,大概有多少适龄读书的儿童。然后核算一下琼州府还有多少资金缺口,王府给你补齐。”

一听郑经愿意出手帮忙,张煌言立刻说道:“王上此言当真,王府愿意补贴琼州府的教育?”

“绝对当真,不过王府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能有丝毫的挪用!”

“王上放心,这笔钱谁敢伸手,臣会砍了他的脑袋。”

对于张煌言这种明显错误的说法,郑经没有刻意去纠正,而是转移话题道:“所有的教材都是密之先生编纂,正好密之先生这段时间在琼州,你们琼州趁着密之先生在琼州这个难得的机会,请密之先生对琼州的教师队伍进行培训。

要知道教育搞得好不好,教师队伍质量高不高那才是关键。更何况新式教材,原本的那些读书人再没有经过培训之前,并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

张煌言对郑经教师质量要高这句话颇为认同,不然为何会有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却对读书人不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却非常的不满,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连当个西席的资格都没有了。

“读书人为何胜任不了教师这个职业?王上对读书人的偏见太深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