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金融初建(2/2)

有了银行,省英叔就可以在安平城的银行开一张汇票,缴纳汇费之后,带着汇票直接前往琼州府,到了琼州府的银行就可以凭着汇票与暗语就能从琼州府提出银币。

省英叔觉得这样的服务能不能挣钱,等到我们反攻大陆之后,各个布政使司又有多少城市,一旦我们将大陆统一之后,只要把银行网络铺到府一级,省英叔觉得我们一年能挣多少钱?”

郑省英抓住了郑经话里的漏洞,反问道:“王上!做生意的百姓是省心省事了,这风险都转嫁到银行身上了,这银子我们银行不也得给另一边送过去,不然那边的帐不就对不上了。”

郑经微微一笑道:“当然不用送过去,承天府这边的生意人到琼州府做生意需要从承天府向琼州府汇钱,同样琼州府的生意人到承天府做生意需不需要从琼州府向承天府汇钱。

既然两边都在汇钱,所有的账目进行对冲就好了,至于两边的顺差与逆差,留到下一年继续对冲就好,当顺逆差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进行现银调拨。”

郑省英没有想到还能这样操作,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个道理简直就太简单了,两边的贸易往来又不是单方面的,年底的时候只要把汇算单据做好,就能顺利过渡下一个财年。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延平王真是心思细腻,能人所不能。老藩主有子如此,当是郑氏合该大兴啊!

郑省英常年打理郑氏的生意,郑家又是海商起家,只要讲明白银行如何操作,对于郑省英来说这就不是难事。

郑经当然不会对这样的事情亲力亲为,在经历几个月的准备时间,郑省英拿出了银币样品,为了方便百姓实用,这一套货币共设置了一两、半两、一角、一文四个面额。

其中一文是的材料是铜铅合金进行冲压制作,不再使用原本大明的外圆内方中空铜钱,而是直接使用实心铜板做为货币。

铜钱正面是‘永历通宝’四个字,背面的中间部分写着‘壹文’字样,铜币周边是锯齿状防刮铜设计,只要被刮铜后,这些锯齿就会抹平。

银币的设计也是如此,采用银铜合金,银九铜一,一两正面写着‘永历银宝’,背面中间是‘壹两’字样,下面是一行小字‘永历二十年承天府户官督造’,转圈同样采用了锯齿状设计,防止不良人刮银牟利。

半两与一角的设计样式与一两相同,不过一角的银币的由于太小,背面并没有‘永历二十年承天府户官督造’字样。

郑经对制作的新货币非常满意,立刻命令郑省英将郑氏现有的存银全部制成银币,保证下个月四大厂的薪水发放,以及军队的军饷发放都能用新货币进行发放。

同时开始筹备银行,准备进行大范围的银币兑换,所有家中有银子的百姓都可以无偿进行兑换。郑省英大概估计了一下,这些年在承天府沉淀下来的存银保守的估计都是万万两。

若是全部都能进行兑换,光是一个铸币税,户官衙门就能凭白的多得出近千万两的银币。这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让郑氏的财政赤字问题一下子就得到了缓解。

为了保证银币的顺利推行,郑省英还规定,永历二十年承天府所有税收除了实物税之外,都使用新的银币进行缴纳。

老百姓其实对到底是银坨子还是银饼子并不在意,老百姓在意的是官府不能以次充好。不过当老百姓拿到新的银币后,普遍的反响都非常好。

经过加工抛光的银币卖相可比银坨子好看多了,老百姓拿到银币的第一感觉是这银饼子真好,都能钻个眼儿给小儿子挂脖子上当银锁了。

最欢迎新的银币的还不是普通的百姓以及各大厂的工人和士兵,而是做生意的商人,他们每天都在进行不停的交易,对于银子的成色问题最是敏感。

有了新的银币进行交易,直接按着银币上的面额进行找零就好。商人们在拿到银币的第一时间就对银币进行了称重,发现个个都是足额的。

这些商人在心里由衷地给官府点了个赞,觉得官府这一次算是给百姓办了一个大好事,有了新的银币,每天能减少多少纠纷。

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向银行兑换银币,老百姓们就发现,银行出了一张公告,老百姓把银子存到银行,一两银子一年能有十文钱的利息。

只要一两银子就可以开户,期限一年起存,一年之内若是没有到期就取出银子,银行不会付给利息,欢迎手中有闲钱不用的老百姓将钱存入银行赚取利息。

老百姓们对于把自己的钱存进银行还能给自己钱这种事,还是头一回听说,虽然郑氏在百姓中的名声不错,但是对于把看的比命还重的老百姓来说,遇到这种明显有便宜的事,还是表现出了犹豫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