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算成功的谈判(2/2)

谷玁

陈永华略一琢磨便想通了吴三桂的做法,这是打算让夏国相冲在前面当替罪羊呢,不过只要能够达成合作,管他是跟吴三桂,还是跟夏国相呢!

“夏兄!既然这件事成了你我之间的事,不知夏兄打算怎么交易,我郑氏可没有本事将货物送到云南。”

“复莆兄!我们也不让你们将货物送到云南腹地,你们只要将货物顺着元江,送到云南边界就行,夏某在那里建一座榷场,用于我们之间的交易。”

说完夏国相拿出一张地图,在地图上的一个点了一下,陈永华看着那个地方,皱着眉说道:“夏兄!你这是将风险全部都转嫁到我郑氏的头上了。”

夏国相两手一摊道:“复莆兄!这真的是没有办法,在云南夏某还有点儿影响力,出了云南夏某屁都不是。”

陈永华知道这已经是吴三桂最后的条件,明摆着告诉郑氏,你能打通商路,我就跟你做生意,打不通我也不冒这个险。

真他娘的是个老狐狸,陈永华心中暗骂。不过嘴上还是对夏国相说道:“夏兄!这件事已经超出了陈某的权力范畴,延平王给陈某的授权是你我两家合力对北郑施压,打开商道,顺便让北郑也获得一些好处。

可是让我一家打通商道,有些难为我们,这样一来,就算是能够打通商路,这成本也会翻倍增加,这一点夏兄可有考虑。”

“只要不高于我大清的价格,我们就能够接受,这不是大的问题,如果你们卖的比我大清还贵,我们也没有合作的必要。”

“夏兄!话可不能这么说,有些东西是你花钱就能买得到的吗?比如精良的火铳,贵部可有地方去采买。

若是贵部多了不说有一万杆精良的火铳,能够将满清的骑兵挡住,贵部还会担心打不过满清吗?”

陈永华说的精良的火铳到底是什么样的,夏国相也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好坏,不过到了这个时代,所有带兵之人都已经知道了火器的威力,如果有一万杆精良的火铳,吴军的实力立刻就能上一个台阶。

“复莆兄可有火铳的样品?”

“夏兄!你这是难为陈某,带上这个陈某是嫌自己命长吗?”

“见不到样品,夏某如何能够确定这火铳精良呢?”

“夏兄!若是夏兄有闲暇时间,不妨到琼州府走一趟,有句话说的好,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夏国相摇摇头:“现在朝廷紧盯着我平西王府,夏某长时间离开昆明,必会给朝廷留下把柄,暂时夏某还是离不开。”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等到我郑氏打通商路之后,贵部再验货吧!”

陈永华对夏国相这个蹩脚的理由非常不屑,不敢去就说不敢去。夏国相对于自己的敷衍也丝毫不加掩饰,整个吴军其实是瞧不起郑氏的。

连东南那点儿杂鱼都打不过,被人家直接赶下海,若不是大清缺少水师,才让这些海寇暂时在海外孤岛上苟活。

夏国相对于郑氏有精良的火铳是持怀疑态度的,若说这些海寇通过贸易能够倒卖一些盐铁还是可信的,火铳那就扯淡了。

这才是夏国相拒绝去琼州府的真正原因,不是不敢去,而是不相信陈永华所说的话。

离开昆明,陈永华选择亲自走一遍元江水道,一方面考察一下通行元江水道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是从元江走去琼州更近一些。

从昆明一路顺着滇池沿岸南下,十几日时间便来到了临安府,在临安府沿着沿着元江左岸一路向着下游行走。

清初的云南大多数地方都是未开发之地,沿着河岸行走非常危险,若是遇到山洪爆发,一个不好就得没命。

为了能够考察出沿江的河道哪里能够通航,哪里不能通航,陈永华冒着生命的危险用脚步丈量整个元江的主干道。

临安府的元江已经属于整个元江的中游,河道落差已经没有上游那么明显,不过河道的落差还是不能允许船只航行。

一直向下走到临近安南的梨花驿,河道开始平缓起来,陈永华在这里跟当地的土人买了一艘小船,顺着河道顺流而下,进入到安南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