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琼州工业(2/5)

不过以目前郑氏的生产能力,这样一条小河提供的动力足够支撑起一个小型的棉纺厂运转。等到规模发展起来,琼州府的诸多河流都可以成为建厂的选择。

华夏百姓对于水力的利用已经非常成熟,主要郑经提供一个合适的点子,剩下的事情就交给了工官何斌率领工匠进行水车的建造。

纺织机械,郑经暂时决定先使用华夏传统的纺织机械,这些机械虽然比起西夷的纺织机械已经落后于时代。

不过胜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作为培养纺织工人的入门机械,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机械。

等到纺织工人熟练之后,相信约翰牛那边也该有了消息,约翰牛的纺织机械也差不多运到,东西方的纺织机械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之后,也许就能给工匠们提供出不一样的灵感,再有郑经从旁点拨,相信珍妮纺纱机会第一个在华夏大地上诞生出来。

安排完纺织业的布局,郑经又去盐场视察了一圈,经过郑经与工匠们对盐场流程的优化,整个盐场能用机械的地方就绝对不用人力。

提升海水采用的是风车动力,莺歌海守在大海之滨,常年都能保证有风,风车动力对于工匠来说就是一个水力动力的变种,难度最大的不是让风车转起来,而是让风车无论多大的风都保持一个速度转动。

巨大的风车一旦转动太快,很容易由于巨大的张力造成事故的发生,而且风车转动的快慢不一,又让动力不能保持匀速输出。

这个要求并没有难住聪明的工匠,工匠们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就是将风车上层制成了能够进行旋转的装置,通过调整风扇叶的迎风角度控制风车的转速。

同时风车内部还有制动装置连接到风车下方,在不需要风车提供动力的时候,或者调整方向的时候,进行进行紧急制动,控制风车的运转。

盐场的晒盐已经形成了规模,一年能够为郑氏生产食盐上亿斤,这样晒盐效率在整个世界来说都是相当的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