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定调(1/2)

赵兴请求在东暖阁面见崇祯,这样的举动让崇祯有些意外。

但当赵兴将端着两个盒子,打开的时候,将王和中和高阶的人头呈上之后,看着赵兴因为痛失朋友和亲人压抑不住的哭泣时候,崇祯彻底的将原先所有的芥蒂,就都丢在了九霄云外了。

亲手将赵兴搀扶起来,两人再归就好。

杀了小舅子,是在向崇祯说明,自己绝对不敢干涉皇帝的内宫事。

同时也向清流们再次表明,自己对崇祯的支持。——你们收手吧。

崇祯也高兴了,信心满满的道:“这天下,只要你我君臣同心,就没有人能翻了天。”

“皇上,在郑鄤案子上,温体仁别有用心,钱谦益上串下跳,清流东林余孽蠢蠢欲动。这个案子不能再拖了,需要快速结案,否则会后患无穷的啊。”

历史上,这个案子一直拖到崇祯十三年,造成了大明朝局的无比动荡,其影响之深远,贻害之剧烈,堪比先前的三大案。

之所以这么说,就因为在历史上,郑鄤案虽然只是明末的党争的一个缩影。但从中不难看出,明代读书人在某些问题上的较真、认死理,缺乏“深识远虑”的政治眼光,和顾全大局的政治品德。

一个普通的事件在在充满道德洁癖的以东林为代表的士子风气下,在有心人操持的政治环境中不断发酵、升级,最终走上极端。

明朝的政治暴虐,不但培养出了读书人迎难而上的坚忍,也培养了他们极端的道德主义。这种畸形政治下的病态激情,最终将整个王朝拖入永不见底的深渊。

历史绝不能重演。

对于赵兴的建议,崇祯深以为然。

温体仁不算什么,钱谦益也好办,就是那些清流,太可恶。但希望王和中和高阶的两个人头,真的能让他们清醒起来吧。

讨厌温体仁和钱谦益,但两个都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佬,不能拿出像整周廷儒那样让天下激起公愤的大案,是拿不掉两个人的。

郑鄤案子虽然声势很大,但还不足以搬倒这两个人,赵兴通过回京的这一段考察,他最终放弃了利用郑鄤案子,干倒两个人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这事只能先放一放了。

“皇上,郑鄤案,您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还是按照您当初的意思,薄惩一下郑鄤就算了。”

崇祯点了点头:“但温体仁一直要郑鄤死,他干涉三司,却也让朕无可奈何啊。”

赵兴微微一笑:“臣回来了,这案子就交给臣办理吧。”

崇祯点头:“明日朕就下旨。告诉天下,郑鄤案牵涉影响过大,三司应该避嫌。又有郑家勾连内宫宦官,已经涉及皇室,所以,将郑鄤案提为钦案,交由锦衣卫侦办。”

这个借口足够了。

“但是,你要记住,罢官是必须的,还要流放,不能再让郑鄤回到江南。”

赵兴当然明白,于是笑着道:“我会将他判流放辽东皮岛。”

崇祯拍手:“这是极好的结果。这样就能彻底的将他和江南清流隔绝,也就不会再胡言生事了。”

赵兴想了下:“但为彻底的打击清流,黄道州等也需要牵连进来。”

崇祯点头:“对,就应该这么办,让他们对新政闭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