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大军云集(3/4)

这是最痛陈时弊的办法,但他的这个办法,却得到了同党的全力反对。

你开玩笑的吧,我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逼迫着这个小皇帝,以阉党诸罪之一的借口,撤掉了太监监军,撤掉了锦衣卫坐班。你这倒好,你倒是反着和我们来,叛徒,绝对的叛徒,必须打倒。

之所以他还坐在次铺的位置上,是皇太极救了他,但这个东林党中的异类,如‘在入阁辅政的几个月间,屡欠剀切陈情,针对国策、时弊,积极提出兴革的意见,如叙川功而汰冒滥,录忠党而解禁锢,惠全国而停加派等建议,无不切中时弊,’者,已经成了东林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就在自己出京的时候,本来在这次秋闱中,被崇祯钦点主考的人,却被东林党人群起攻击,所罗列的罪名简直就是光怪陆离,而崇祯不得不放弃了他的决定。看来,就在不久,他必将会被逼迫致仕。

东林党人,是非黑即白的,非己则敌的。外斗内行,内斗更内行。只可惜了这个平凉知府,还拿他的这个同窗做靠山,却不知道,他早就大厦将倾了,这也就是这次,赵兴敢于无视他的靠山,直接将他砍了脑袋的原因之一。

“那现在你的意思是,对于我这次的行动,你不能出一点力啦。”赵兴这样说。

孙传庭听出了赵兴对他的不满,他当然心惊。可以在这个小年轻人面前装大,摆老资格。但他也明白,没有这个小家伙在后面给自己撑腰,在前面给自己扫除障碍,不说别的,就想为这个朝廷效力,施展自己胸中的抱负,就绝对不能实现的。

于是赶紧道:“那也不是,我叫那些有责任感,坚决执行了你的命令的边军将领,留下来防备蒙古人,而正在组织2万边军,调集到西面,防备李自成西逃。”然后神色黯然道:“不过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接着又充满希望的看着赵兴:“要想让我手下的队伍真正形成战斗力,改革军事编制,已经成为了必须。杨阁老说的对,真要是按兵发饷,全国300万的军队,只要缩编到100万,不但大大的提升战斗力,还能为国朝节约大笔的军费,缓解财政压力。而整个西北,只要留下二十万真正的军队,我就会在5年之内,荡平西北所有的流寇杆子,还西北一个太平,让京城的大后方,安然无忧。”

赵兴闻听,最终长叹一声:“你这是给我出难题呀。”

孙传庭痛苦的道:“我也知道,这件事本来应该是在我的责任之内,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的,要撤换治罪的将领,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而同时也必须提拔相等数量的将领。这是一个大动作,没有兵部和皇上的认同,我是不敢这么做的,人言可畏啊。”

赵兴看了一眼孙传庭,历史上,这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他有忠臣最恐怖的毛病,那就是不分好坏轻重,对皇上的话,毫不犹豫的执行。

历史上,他接手五省督师,在西安,准备编练一支三万人的精兵,然后出击李自成。其实在当时的状况下,一旦他的军队编练完成,出击李自成百万流寇,打败他,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是操切的崇祯却连三下令他出击,结果孙传庭明明知道这是不可取的,但他还是执行了,最终兵败。真的是可惜至极。

现在他有想法,也看到了弊端,但他却不敢大刀阔斧的独自行动,他是有顾忌的,他顾忌的不是面对的艰难,而是朝三暮四的崇祯皇帝,他需要赵兴和崇祯给他背书。

赵兴苦笑了一声:“真正的将军队换血,那是一个大的工程,一时间急不来,眼前还是顾着当下吧,找到李自成,灭了他,才是我的任务。”

陕西的锦衣卫千户胡学金,是星夜赶来的,但还是比预期的晚了四天。

赵兴冷冷的看着单膝跪在地上的他,询问:“为什么晚了?”

胡学金低头一下,然后抬头解释:“接到大人要来的传讯,属下不敢怠慢,立刻动用了所有的人手,追查李自成的下落。如果没有确切的消息,属下不敢胡乱汇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