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薨逝(3/4)

如今且说宋嘉书今日见了皇后举动,又被皇后单独留下,便有些明了和欣慰。

皇后娘娘前些日子,估计也是被现状架住了,硬撑着颇为难受的。

人有时候钻了牛角尖,并不需要什么警世恒言,只要一句软话一个台阶人就能自己走下来。

皇后看她的眼神,又恢复了从前,庄重里带着面对妃位应有的客气。

叫赤雀再上了一盏茶,皇后便道:“昨日匆忙,也未及跟你细说。太后要给弘历赏人这事儿,只怕皇上处也不清楚,你心里得有个数才好。”

宋嘉书点头:皇上也不清楚,那也就是说,太后是在自己永和宫里挑人了。

她也就笑道:“臣妾多谢娘娘指点。”

皇后略微一笑:“本宫也是忙得分身乏术。这两年在孝期内凡事从简也就罢了,待日后,本宫还是要叫你跟耿氏帮衬着的。”

见熹妃要开口推脱,皇后便抬手止住道:“本宫知道,你昨日说那些话劝慰,并不是为了讨权分甘的。只是本宫想着,哪怕旁的事你们躲懒,到时候自己儿子的婚事,可不能够再躲了去吧。”

等出了先帝爷的二十七个月,弘历弘昼都要十五岁了,那是真该挑正福晋准备大婚了。

想到弘历的婚事,宋嘉书也就不再推辞,笑道:“那臣妾就多谢皇后娘娘了。”

皇后莞尔:熹妃就是这一点自己也喜欢,她的聪明不叫人害怕,带着磊落和明白。因她性子安静沉稳,许多话和事,熹妃就不会说不会做。然但凡她动了,便是一步到位的干净利落。

她不会半含半露叫人去猜,她只是坦白的告诉你,至于对方信不信,她似乎不那么在意。

什么事,只有自己的问心无愧的信了,旁人才会信。

皇后这一笑,倒让宋嘉书找回了一些当时在府里的感觉。那时候福晋常被李四儿气着,那么稳重的人,回来都得拉着她跟耿氏吐槽一二。

那时候的吐槽,这会子的笑,都不再是福晋或者皇后的模板,而是有些鲜活在里头。

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皇后,还是一个有自己喜怒哀乐的女人。

人之间的氛围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明明也没再说什么,但一笑之间,氛围便会自然温然融洽起来。

皇后略微眯了眯眼睛,捧着一杯冰水浸过的凉茶道:“本宫这生日啊,每年总在最热的时候,忙的人心燥。等明年的时候,熹妃你也给本宫帮帮忙。”

事后皇后想起这一日,还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乌鸦嘴的潜质。她说完这话没过几天,太后娘娘薨逝了。

--

且说皇后娘娘的生辰是五月十三,而太后薨逝的日子,便是十日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

皇后骤然听了这个噩耗,脑子先是一片空白。在这片空白中,升起一个下意识的念头:行吧,我这辈子的生日是不用想大过了。

震惊过后才不免惊怔疑惑:前日她还去给太后娘娘请安了呢,怎么才隔了一日,今日清晨太后娘娘就薨逝了。

虽说太后娘娘常捂着心口,说自己病的七死八活,很快要不行了,每日晚上都能梦见先帝爷召唤等话,但据皇后看来,只太后对十四爷的执念,就足以支撑她熬几年的,怎么忽然人就没了呢。

宋嘉书听到报丧的云板声时,皇上派来的嬷嬷正在跟她介绍给四阿哥挑的一批宫女呢,一听这儿,两人都立马歇了手里的事儿,各就各位,准备换素服哭起来。

景仁宫内,众人熟练的忙着收东西。

半年前,皇上驾崩的历练后,宫内各处对大丧的流程已经很娴熟了。

宋嘉书边穿戴孝服边想:感觉弘历这孩子,妻运不强啊……怎么每次他的妾室之事一提上日程,就有旁的事儿横插一杠。

在后宫诸人看来,太后的过世有些突兀,提前几乎没有任何预兆,但在宫外人看来,倒是预兆很多。

众所周知,半年前先帝爷的丧仪上,太后就悲痛的绝食想要追随先帝爷而去呢。

之后的日子朝臣和命妇们最常听到的消息就是太后又‘病了’,因此,太后的薨逝,宫外的反应倒比宫内的人还要平静。

礼部和内务府也没怎么加班,因一应仪制都是全的:五年前先帝爷在位时,仁宪太后薨逝时丧仪的旧例就摆在那里,照着做就成。

对礼部来说,就在这五年内,太后薨逝过皇上驾崩过,真是要什么礼仪有什么礼仪。

如今且说宫中皇后与诸妃嫔虽然震惊,但也很快接受了太后薨逝的事实。

反倒是皇上,竟然在太后大殓后,将自己关在了养心殿,不吃不喝不肯见人。

苏培盛是哭着来请皇后娘娘的:当时先帝爷驾崩,皇上虽然悲痛也饮食消减,但真没到关着自己不见人的地步啊。

苏培盛是贴身跟着皇上的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皇上自先帝驾崩后这半年里的宵衣旰食。

好容易这两个月因着怡亲王等人的苦劝,皇上吃的好了点,睡的多了点,太医还千叮咛万嘱咐要好生保养呢,哪成想太后娘娘又忽然薨逝了——皇上哪里经得住再次不吃不喝的折腾龙体。

苏培盛一头求过来的时候,皇后正泪雨如下的主持丧仪率内外命妇哭丧。

内外命妇们也是无语:这半年进宫哭两回了,这大热天的哭丧比冬天哭还难受呢,每日都要热晕过去两个。

此时见苏培盛来求,皇后便将悲痛从泪眼滂沱调节到泪眼朦胧这个程度,听完了苏培盛的回禀,用帕子擦着眼睛道:“本宫要主持皇额娘的丧仪,这里自是走不开的。年贵妃素知皇上心意,便叫贵妃去劝解皇上吧。”

正陪着贵妃哭丧的寿嬷嬷觉得自己牙齿都差点咬出血:皇后娘娘真是的!明知太后薨逝,皇上心情极差,便派自家娘娘去顶缸。

谁不知道,因着贵妃在永和宫小产,所以太后跟贵妃之间十分不睦。

皇上虽然知道在这件事上,贵妃是受害者,太后是错的那个。但这会子人死如灯灭,太后作为皇上亲娘已经死了,自然前事一笔勾销,只念着好了。自家娘娘这一去,万一让皇上想起太后与贵妃之间的龃龉,迁怒娘娘怎么好。

皇后这也是堂皇正大的明谋,年贵妃并无异议,只是低头领旨。

其实不管皇后心里想的是什么才命自己前去,但年氏知道,自己是想去的。她想要在这样的时候陪着皇上,只有她才能劝慰皇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