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五章:待诏(3/3)

而果然到了九月份的时候,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鸣仪派手下衙役找上了李桂。一番寒暄之后,李明仪笑道:“后庭可否知晓,刘大人将去山东之事。”

李桂刚刚和同僚一起因为这事宴请了刘知义,恭贺他高升,前程似锦,因此闻言笑道:“已经知道了。”

“回头我打算让你代替刘大人职务,你意下如何?”随后李明仪笑道。

李桂早已预感到他可能要去需做待诏,而实际上翰林虽然有去做待诏的常例,但从入翰林院到做待诏这个过程一般规律是三年,有的甚至更长,像李桂这样紧紧年余的算是极快的了!

当然这其实是各种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有时机——刘知义高升;有名声,他诗词的名声在那里,不让他去做待诏,只怕李明仪自己都说不过自己;还有他个人的因素,前世的职场练就了他圆滑的性格,在翰林院他上下关系算是融洽,当然这与翰林院正牌人员较少有关。

但不论怎么说,这是李明仪想着他了,因此李桂抱拳道:“多谢大人栽培。”

李明仪摆了摆手,笑道:“你回去准备准备吧,后天既当值,这倒也是鱼粉苦差事。”

“多谢大人提醒,今晚桂欲摆宴大观园,宴请同僚,不知大人可否有闲。”李桂笑道。

这种世事人情他是懂的得,也清楚这事是必须得做的。

“好。”李明仪微微一颔首,回道。

……

而经过一年多的运营,此时的大观园繁华更胜往昔,而且夜市也变的更加热闹,大观园正殿都广场里最是热闹,舞狮、说唱各种杂耍一应俱全,小摊小贩更是随处可见,因为灯油、蜡烛贵,他们往往在摊前放着一盏气死风的细灯芯的小灯笼。

灯光并不明亮,但却别有一股幽暗的味道。

其实以前李桂曾想过像后世那样,收这些人的管理费的。聚沙成塔,也是一笔银子,但随后看着他们洗的酱白的衣服,李桂默默打消了这个主意。

但是人心这个东西,大多数人对于事关自己的事情,一般都是明澈的,这些商贩艺人都清楚自己得了李桂的好处,因此一路走去,众艺人商贩凡见到李桂者无不毕恭毕敬的向前行礼。

当然之所以如此也与李桂的探花身份有关,探花,在他们眼里,那是天上文曲星下凡,对于来到人间的神明,他们怎能不膜拜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