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是可忍孰不可忍(2/3)

不知不觉中,王守仁已经进入了角色。

“王守仁,你区区六品,知道朕为何让你主持平倭大计么?”

“或许因为臣和家严还算清廉,跟那些人没有什么关联吧。”

“这是其一,你家虽然是余姚人,但是朕查明,你们父子与那些人并无牵连。”

“其二,你的才干,朕还是清楚的,足以担当此任。”

“其三,你少有雄心,立志做圣贤,有匡时济世之心。”

“想做圣贤是好事,但只知格竹,并非圣贤之道。格物致知,还是落入下品。知行合一,才是圣贤之道。匡时济世,救万民于水火,才是致良知。”

知行合一?致良知?

王守仁心里不禁一震,似乎灵光一现。

“平倭之事,说是大计,其实不过是小事而已。倭乱之后,还有平定北方鞑靼和西北之事、日本之事。之后还有海外各番国和美洲之事。”

“所以,平倭并非仅仅是平倭,重整江南也并非仅仅重整江南,而是这一系列大计之中的第一步。你在江南的时候,也要想想另外这些大事。有什么心得,随时可以告诉朕。”

“朕这里有一些舆地图和书籍,一并给你。闲暇时候,用心参详。”

朱厚照掀开案子上第一张纸,露出了一沓地图和一堆书籍。

这些地图,有比较小幅的世界地图和大明舆地图,郑和航海图,世界贸易路线图、美洲地图、世界人口分布、数量图等等,一共十六幅。

其中还有一幅朱厚照自己绘制的《世界陆地和海上交通图》。

书籍有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郑和下西洋时的部下们写的一些书。

有马欢的《瀛涯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费信的《星搓胜揽》,陈良绍的《遐观集》等,都是关于海外见闻的书籍。

“书籍可以给别人看,但是舆地图,目前还只能你一人知道,不得外泄。”

“臣知道轻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