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为何衰落(2/2)

“回皇上,我大明水师衰败,有多重原因。既然皇上令臣说实话,臣便直说,若有不敬之处,还望皇上恕罪。”

“有话便说,恕你无罪。”

“其一,若知如何衰退,须先知如何兴旺。当初,太祖平定天下时,与陈友谅、方国珍战于南方水乡,自然需要多造战船,编列水师。打败陈友谅、方国珍等之后,其余孽尚在海外,为剿灭其残余,也需要大量水师。”

“太宗派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自然也需要强大水师。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土地贫瘠,造就了很多海上流民。这些流民又常常摇身一变成为海盗。昔年被郑和剿灭的海盗陈祖义,集聚五千余人,可见海上流民数量众多。”

“南宋以来,内地有很多人向沿海一带迁徙。或者在沿海经商,或者到南洋经商,大明水师为保护商民,经常远赴南洋……。”

“这些都是大水师兴起的缘由。”

王守仁的意思,就是当初有这个需求,后来海盗被剿灭,加上海禁,沿海的人无利可图,开始内迁,沿海空虚,对水师的需求就降低。

北方游牧骑兵的威胁,使得朝廷的战略中心转移到北方,就忽略了水师的投入和建设。

时间一长,水师减编,停止造船,原来的船只老化,渐渐就衰落下来,以至于现在需要的时候,水师力量不足。

陈达说的更加具体。

一是水师的经费,经常被挪用。

皇帝挪用水师经费,用于赏赐宗室、家人、宠臣、太监等。

还挪用水师经费,用于修建陵墓。

大臣们、太监们也没有战略眼光,不重视水师。水师不练兵,不打仗,常常被命令去干无关的事情。

比如调水师船队到运河去运粮食,水师士兵去种地,去给皇帝修陵墓。

水师将领腐化,克扣军饷,甚至动用战船走私。

朝廷官员们内斗,没人关心水师存亡等等。

当然,在朱厚照看来,以前的皇帝和官员们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认识到海洋的重要价值,陶醉于中央帝国的自大,不了解外部世界,看不到世界发展大势等等,也都是水师衰落的重要原因。

“若是让你二人平定倭寇,你们有何良策?”

“拨付银两,多造战船,更新军备,调回水兵,专务练兵、打仗,剿灭海盗。”

陈达不假思索说道。

“王守仁,你有何见解?”

“陈达所言极是,但臣另有一言。倭寇之患,患不在海上,而在陆地。”

“陆地何处何人?”

“陆地豪强、缙绅、富商、地方官。真倭并不多,多数都是上述那些人雇佣的海盗,假冒倭寇。若想平倭,必先铲除这些人。否则,都是治标不治本。便是一时平息,不久之后,就会死灰复燃。”

“王主事所言极是。臣抓获的所谓海盗、倭寇,大多都是缙绅雇佣的亡命之徒,真倭不及十分之一。”

“若朕命你二人主持平倭,你们可敢担当?”

什么,我二人主持平倭大计?

皇帝召见,两人虽然想到了跟平倭有关,甚至让他们参与。但是万万没想到,竟然让他们来主持大计。

平倭是一件大事,便是不派遣二品大员和公侯勋贵,至少也该派一名三品大员主持吧?

我俩算什么?

陈达是正五品的海道使,王守仁是正六品的兵部职方司主事,何时能轮到我俩来主持如此重要事务?

不过,如果真的能主持此事,一旦成功,便可一飞冲天,飞黄腾达。

“皇上,平倭事易,难在那些官员缙绅。我二人位卑官微,若无上方宝剑,恐难……。”

“哈哈哈……,王守仁。平倭区区小事,何须尚方宝剑?刘瑾,宣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