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天下第一才子(3/4)

比如眼前这个才名满天下的解缙。

随着对诸藩王兵权的削减完成,朱棣明白,现在的国家已经完成了对前朝弊病的清洗,现在需要进行安定的建设发展,所以他重用像解缙这样的名士,让他们编撰永乐大典,都是为了获取文人士族的支持,营造全国安定,蒸蒸日上的气象。

而目前朝臣议论纷纷的立储之事,他也想听听这个大才子的意见。

朱棣在凉亭里的石凳上坐下,端起石桌上的青花瓷茶杯浅浅了一口,香气扑鼻。抬起头缓缓说:“你起来回话吧。”

解缙跪了好半晌,膝盖都有点生痛,赶紧站起来,在一旁垂手而立。

朱棣放下茶杯,慢慢吐出一口气,道:“刚才问你的问题,考虑得如何?”

解缙暗暗叫苦,刚才朱棣话里话外分明有立二皇子朱高煦为太子的意思。

但是朝中无人不知,当了多年燕王世子的大皇子朱高炽为人端庄沉静,言行识度,多年来协理政事,在靖难之役中和姚广孝留守北平,保证了朱棣大军的后方,实在是贤德之主,是立太子的不二之选。

可是他自小喜欢读书,喜静厌动,以致体态肥胖,行动不便,健康也不甚佳,很不得朱棣喜爱。

而二皇子朱高煦恰恰相反,自小就喜动好武,在靖难之役中

作战勇猛,战功赫赫,深得朱棣喜爱,甚至战场上曾亲口许其以太子之位,现在要劝谏只怕会触皇上的逆鳞,这可如何是好。

寻思半天,朱棣已经有点不耐烦了,鼻子里轻轻地“嗯”了一声。

解缙无法,只能躬身直言道:“臣以为当立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生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