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3章 凯旋的姑父(2/3)

就在一个月前,又下去一个寺卿,不,准确的说,又一个寺卿踏上了不归路,太常寺寺卿刘少为。

刘少为这个寺卿,算是活的比较久的了。

老楚要引凉贼入关的时候,这老小子就对楚家喊打喊杀,朝堂之上,让邱总给怼了,但是邱总没下死手,刘少为也及时止步没有踏上不归路。

第二次,楚擎要引瀛贼过来的时候,这老小子又蹦跶出来了,他还自作聪明的和所有在东海的亲族以及门生故吏划清界限,当然,又被怼了,和上一次一样,及时认错。

他以为是逃出生天了,可实际上,邱总那时就决定了,看着家伙不顺眼,顺手弄死吧。

一个多月前,刘少为名声大涨,起因是几首诗,都是提气的诗,赞扬军伍,赞扬保家卫国的边关将士,算是顺应大潮流,侧面支持老四优待军伍的一系列政策。

一时之间,刘少为风头无二,各种诗词都蹦出来了,各种言论也被扒出来了,在哪个哪个酒楼,说军伍们辛苦了,如何如何的,他很敬佩这些军伍,军伍保家卫国怎么样怎么样。

不少官员甚至还在朝堂上赞扬刘少为。

然后各种兵部将领都去上门拜访,敬佩刘少为的人品。

更夸张的是,太常寺很多臣子都上了折子,大力支持优待军伍的。

实际上,刘少为很懵。

首先,这些诗词不是他写的,他根本不知情。

其次,那些他衙署中的臣子上折子,也不是他授意的。

可他却是既得利者,因为被捧的太高了。

文臣混就混的是一个名声,官职可以不高,但是名声一定要高,就如同之前的国子监祭酒龚承安,名声到达了一定高度,天子都不敢随意动他,只能派活畜生出马。

在士林和百姓的吹捧中,刘少为飘了。

再然后,邱总的刀,亮了出来。

朝堂上书,说东海三道缺少一个定海神针,推行优待军伍政策的定海神针,老四深以为然。

这定海神针,肯定得是文臣吧,邱总,首推刘少为。

刘少为这才知道,中计了,这计,无解。

咋的,不想去啊,那你那之前那些诗词,那些高谈阔论,都是放屁呗?

所以刘少为只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条路,不去东海,变成欺世盗名之徒,之前捧的有多高,现在摔的就有多很,仕途算是到头了,别说升迁,保住官位都够呛,只要士林和百姓抨击,要脸你就上书请辞,不要脸,老四随便找个机会就给你弄下去了。

第二条路,去东海,名声保住了,但是命,肯定是保不住了,去了东海,那就是去了楚擎的地盘,随随便便弄死你,都没人多问一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