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两害相权取其轻(2/4)

“嗯。”朱祐樘点点头,好像很赞同徐溥的说法,随即他一摆手,对一旁双眼通红一看就是昨夜没休息好的萧敬道,“既然徐阁老都如此说了,朕也觉得应当如此,便如徐阁老所言,把太子接回宫吧。拿朕的手谕去,此番不是商议,太子必须回宫,若太子不回的话,架也要把人架回来。”

萧敬赶紧领命:“遵旨。”

等萧敬快速退下之后,朱祐樘才又重新看着在场大臣。

好像刚才他就是想让大臣来说,好显得他这个皇帝有多礼贤下士,也好似把太子弄回宫,是由大臣所提议的。

但问题是……

陛下您有此必要吗?

“诸位卿家,你们认为,让寿宁侯和建昌伯二人,带太子出宫这件事,是否该成为常态?”朱祐樘又抛出问题。

听这意思。

不打算追究昨夜太子夜不归宿的事,只是探讨一下,以后要不要继续这么做。

徐溥道:“回陛下,寿宁侯和建昌伯虽为外戚,但也乃人臣,身为人臣者当恪守臣道,若一再带太子去市井之所,引起不好的事情,无论他们做何都无法赔罪,太子还应当留于宫中,找人善加引导,好过于到市井中招惹邪念及是非回来……”

朱祐樘闻言又点点头道:“也有道理。”

众大臣听了这君臣的对话,看起来很正统的召对问答,但怎么听都觉得别扭。

我们进言的重点,难道不应该是怎么教训不守规矩的张家兄弟?怎么变成探讨太子是否应该出宫的问题了?

朱祐樘道:“既然徐阁老都如此说了,传朕的旨意下去,以后太子每月最多只能出宫一次,每次不能超过一个时辰,且需要有禁卫行保护之责,有武将陪同,同时也会再安排文臣中才学广博者,陪同太子一同出宫,为其介绍大明的风土人情,以此来增进太子的见闻,起到出宫本有的目的。”

这种旨意,连徐溥都不想接受。

好家伙。

不但不追究张延龄和张鹤龄,听这意思,太子以后可定例出宫,还要找人去陪同,那不等于是说……我们文臣也要纵容太子出宫这件事?

屠滽终于忍不住,走出来道:“陛下,万万不可!”

朱祐樘没好气道:“先前说得不是好好的?怎么又不可?难道说让太子走出宫门,做一些风土人情的了解,是害了太子不成?”

屠滽坚持道:“太子出宫,不合大明体统。”

谢迁走出来道:“屠尚书此言差矣,难道说大明的体统,就是太子必须留在宫中?如坐牢一般?”

还没等皇帝质疑,内阁大臣先跟吏部尚书争起来,这情况变化之快,也让在场大臣始料不及。

尤其是那些政治觉悟低的,还以为文臣中起了内讧,却不知这正是文臣对付张延龄的策略之一,那就是不要什么事都保持一致,弄的好像所有事文臣都商量好了再去呈报君王,君王显得可有可无,一定要让皇帝觉得文臣中矛盾也很深,让皇帝对于众事也更加有参与感。

朱祐樘道:“朕觉得谢卿家的话,就有几分道理,总是将太子强行留在宫中,也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反噬。”

众大臣很想问,是什么反噬让陛下您这么“不顾原则”,居然同意让太子出宫,还每月一次?

朱祐樘自然不能说,朕的儿子都拿死来要挟朕了,朕难道不怕绝后吗?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着翰林院在年轻翰林中选才学人品俱佳者,平时伴太子出宫,至于太子每月出宫事宜,由建昌伯统筹规划,只要建昌伯不在外公干,一律由他伴驾。”朱祐樘干脆让张延龄统筹此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