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老夫并无它意(2/3)

张延龄这才下马与众人打招呼。

文官这边只是例行公事,张懋没有靠前,更多是萧敬在跟张延龄交谈。

张延龄问道:“这就要入宫面圣吗?”

萧敬道:“陛下有言,您旅途劳顿,可以先休整两日,再入宫面圣不迟。”

休整就休整,上来就休整两日?这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不想让我去面对?还是说张鹤龄的事想暂缓一下再议?

“还是陛下体谅我呀,我去西北这一趟,别的感觉没有,就一个字……累!现在就想高床暖枕好好睡一觉,最好叫上三五个姬妾,晚上再喝点小酒……”

“咳咳,建昌伯回去后要怎么休息,就不必跟老朽言明,老朽只是来奉圣谕前来跟建昌伯说点事情,涉及到户部中事的,这不您还是户部侍郎呢?”

萧敬来是干嘛的?

自然是传达圣意的,圣意是什么?当然是让张延龄筹措西北修筑关塞城墙的钱粮物资的。

别人没这能力,张延龄你回到京城,入宫的事都可以先缓缓,反正你的功劳谁都知道,也不用你到朝堂上跟那些大臣说,估计那些大臣也不想听,还是赶紧把朕头疼的问题解决了,叙战功可以等你把眼下的事做完,两件功劳一起算。

张延龄一脸感慨之色道:“其实我在回京的路上,就已得到谕旨,知道如今京师中有点棘手的事让我去办,不过好像还有另外一件事,涉及到家兄的……”

萧敬道:“轻重缓急您要分清啊建昌伯……”

这意思是,你大哥的事算个屁,还是赶紧把朝廷的大事解决一下为好。

“既然萧公公都这么说了,那我还是分清主次,要不我再跟英国公和阎侍郎等人叙叙旧……”张延龄目光打量向在场另外两位大佬。

阎仲宇走过来道:“建昌伯,有关您西北军功的事情,这首级是否……需要进一步查验?”

阎仲宇显然是站在文臣立场上的,不管你张延龄回到京师之后要为朝廷做什么,我们只管你功劳是否属实的问题。

吹毛求疵。

张延龄以强硬的姿态道:“你们兵部不相信我的功绩,为何不早说?我又没把鞑子的首级带回来,难道只有筑京观你们才相信确有其事?还是说你们仍旧对我是否杀良冒功有所怀疑?”

阎仲宇没想到张延龄意见这么大,上来言辞也如此激烈。

这一下反而令阎仲宇很是为难,阎仲宇道:“功勋拟定方面,必须要有各方的战报汇总,至于建昌伯在西北的军功……兵部会酌情拟定上奏……”

“好好好,你们早点拟早点奏,别等黄花菜都凉了,我是无所谓,可手下的将士们可都眼巴巴等着功劳赏赐,还有不少殉难将士的家眷等着朝廷的抚恤金过日子呢。”

张延龄的话,表明他跟兵部的人隔阂也很大。

……

……

萧敬要赶着回宫禀告,而兵部的人也先回了。

只有张懋没着急走,老家伙笑呵呵过来跟张延龄打招呼,同时好像闲话家常一样,问询了西北的一些事。

“贤侄啊,你可真乃是人中龙凤,你从未涉足军旅,未曾在想你去了一趟边塞,就能斩获战功,你……背后可是有高人相助?”

张懋显然不相信以前不学无术的张延龄,能一而再为朝廷立下大功。

肯定背后是有什么高人的。

张延龄看了看一旁正骑在马上同行的王守仁,问道:“王伯安算吗?”

“呃……”

张懋也顺着张延龄的目光看着王守仁,一脸苦笑。

王守仁突然被二人打量过来,又没听到二人的对话,正一脸莫名其妙,此时的他也是归心似箭,等着回去跟老婆孩子团聚。

这俩打量我干嘛?是要给我议功?

还是我脸上有花?

张延龄笑道:“英国公,最近生意做得可还好?”

张懋一怔,这才捋着胡子笑道:“还好好好,多仰仗贤侄,入秋之后生意也算是顺风顺水……不是老夫的生意,是老夫熟识之人的生意。不过今年的盐引已经出到差不多,听说各盐场剩余的盐还不少呢,是该跟陛下提出一下,增加盐引为好。”

张延龄道:“说来巧了,我跟张老你有同样的想法,朝廷之前不是缺修筑城塞的钱粮吗?为何不趁此机会,向陛下提出增加盐引?”

张懋看了看张延龄,随即想到,这小子不会是想让我去上奏,假我的上奏去招惹那些文官的矛头指向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