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名声是个屁(2/4)

可能朱祐樘也担心张延龄离开西北,鞑靼会卷土重来。

本来计划是让张延龄负责把西北屯田的秋粮入库事宜完成之后再走,现在是张延龄和张皇后接连请求皇帝,皇帝才“勉为其难”,让张延龄在宣府跟新的宣大总制交接之后,才能离开西北。

但新任的宣大总制到底是谁,都还是个秘密。

张延龄将从偏头关离开,定下动身的日子,是在八月十三上午。

在动身前夜,张永和京营千户宋明顺一起前来问询张延龄归程的细节。

“爵爷,您何不先过太原?可走紫荆关,就算去宣府,也不耽误几日……还可跟山西地方的官员将领见上一面……”

宋明顺得张延龄相助,取得战功,虽然正式受赏的公文还没下来,但估计回去之后至少能官升一级。

最重要是巴结上张延龄这棵大树。

此时他提醒张延龄去太原,更多是想让张延龄接纳地方官的“孝敬”,在武将看来,有权势之人不懂得利用手上的资源谋私,自己也有必要提醒一下。

张永笑道:“宋将军你这是不知爵爷的家底,以爵爷的身家,还用到山西地方上打秋风?”

“是,是,爵爷之前赏赐给下面的,就算是十个山西布政使司,怕也孝敬不上来……”

张延龄下发了一万引以上的盐引,市价五万贯,光是这出手大方的劲,那简直不是在赏赐功勋,简直是在散财。

底气如此豪横的张延龄,还在意太原府那仨瓜俩枣的?

张延龄道:“本爵也是很贪财好色的,只是呢,朝中那些文官盯得紧,若是往太原走一趟,名不正就容易被人参劾,为了几千几万两银子,我找那不痛快作何?还是早点回京师过自在日子不是更好?”

“我早回去几天,就能赚到更多的钱,来年的盐引也到了快要厘定之时。”

张延龄话很直白,直白到让张永都觉得很无语的地步。

就算你贪财好色,你也不能这么说啊,你让我这个监军太监很下不来台你清楚否?

当监军的,要不要把你这番言论上奏陛下呢?

他也就这么一想,可不会傻到真去说,皇帝对张家兄弟的偏爱程度有多高,他最清楚,何况他名义上还是张皇后的人,张永除非是以后不想在朝中混了,或是想早点入土,否则是绝对不敢说张延龄一句坏话的。

之所以将他安插到张延龄身边来当监军,不就是看准了他是张家派系的人?

“爵爷,有件事……咱家想问问您,这新任的……宣大总制,不知是何人?”张永随后问出个西北军政体系都很关心的问题。

张延龄笑道:“我上哪知道去?”

张永惊讶道:“您马上要到宣府,跟新的宣大总制对接,您不知是何人?”

张延龄好奇打量着张永道:“张公公,你大概也能收到一点风声,就是陛下最近一直在朝中,让文官来推举新的宣大总制,但以我猜想,陛下想要的,并不是一个能在宣大有所作为的统帅,而是更希望在三边有所作为,你觉得呢?”

“啊?”

张永一怔,在张延龄提醒之下,他感觉到自己的见识也随之“升华”。

一想也是。

这次之所以安排宣大总制,并以宣大总制来统帅九边,主因是鞑靼从宣大一线杀进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