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先河(2/4)

这恐怕是再臭不过的招数。

可朝中那么多文臣,都是学儒家经典出身的,有几个明白市场经济的?

他们只想着能增加府库收入,不至于弘治中兴毁于叶淇的下台,却没想过,这样是要让盐政的改革彻底走入歧途。

朱祐樘顿了半晌之后才问道:“延龄,你是何意?”

张延龄道:“臣之意,乃是改折色为开中。”

“啊?”

朱祐樘还没什么表示,一旁的张鹤龄先是惊讶出声。

本来君臣几人,包括萧敬和李荣,都在认真听朱祐樘和张延龄的对话,突然被张鹤龄这一声给打断,朱祐樘都看了张鹤龄一眼问道:“鹤龄,你有意见?”

张鹤龄捂住嘴,发现已经来不及,他惊讶于自己的弟弟居然说出什么“折色”、“开中”的名词,他连听都没听说过。

“臣认为,舍弟所言……在理,真的是有道理。”

张鹤龄还能怎么办?

只好继续混。

朱祐樘这才微微皱眉,很严肃看着张延龄道:“延龄,朕也是派人调查之后才知,最近几年盐商所赚之钱甚巨,但也解决了朝廷的很多问题,朕本来想的是,能让他们多出点银子,改善一下府库的收成,也是好的。”

“至于这折色改开中,一切都回归原样,怕并不是什么好主意。”

朱祐樘显然并不赞同张延龄的建议。

不管叶淇的改革是否对大明朝廷有利,但至少表面看来,大明的盐税收入是比以前高了,灶户制盐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大明的府库收入增加。

算是多赢的局面。

改回原样,朱祐樘哪还有银子去兴修水利,怎么完成自己盛世明君的追求?

张延龄道:“那陛下,盐引加价之事,已是定了?”

朱祐樘没回话,算是一种默认。

张延龄心想还好来得及,若是事后完全定下,才去进言的话,皇帝怕是不会听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