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六章 皇帝即底气的源泉(3/4)

能读书的,跟着家人去读书;不能跟着读书的,就学着做买卖。家里面的伙计、掌柜的全是本乡本土的人出身,这样的人用着放心。

他的家人还在自己家乡里,有什么事的话还能拿捏得住。这也是官僚资本主义集团发展成乡党的很重要一个原因。

毕竟在这个时代交通不方便,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在的这个县,一切的一切都是官僚资本说了算。

这样的情况,就是最难对付的一种情况。

王用汲看了一眼董大宝,迟疑了片刻说道:“能不能联系那些人?”

王用汲嘴里面的那些人,其实就是皇帝养的外务府和那些到处散布流言的人。

他想找到那些人,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毕竟人家干这个事是专业的。

听了这话,董大宝说道:“只能去聚宝斋。”

王用汲想了想说道:“那就去找他们,让他们派些人来帮忙。这件事情太大了,必须要想好以后怎么办。”

闻言,董大宝也点了点头。

在这件事上,他比王用汲要更有发言权一些。只要透一些消息给外务府的人,那些人就会屁颠屁颠的冲上来。

这些大家掌握着各种商铺和销售渠道,那都是财富。只要这些大家倒了,外务府很乐意去把他们的产业接收。到时候与草原贸易的人就是外务府了,可以说彻底垄断了草原的贸易。

这对于外务府来说,可是一大功劳。要知道他们升官和普通的官员可不一样,他们有着自己的晋升渠道,最大的功劳就是业绩。

开拓了草原的贸易渠道,可是很大的功劳。甚至那些人家里培养出来的成熟掌柜的和伙计,都是财富。

这看起来是一场政治上的盛宴,其实也是一场经济上的盛宴。

在山东和江南那些案子,哪一次不是让外务府赚得盆满钵满?

王用汲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

“好,我去联系。”董大宝想了想,站起身说道:“我现在就去,我亲自去。”

说完,他迈步就向外走了出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