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信国公府(2/3)

在平民百姓那里,是妻财子禄寿。

在皇家那里,其实也是这些东西,只是更大一些,是世世代代永保江山。

五家国公府一字排开,每家宅邸外在的规制相同,都是长二里,深一里。彼此间距半里地。加起来,绵延十多里。

外表规制虽然相同,内部构造和建筑,各家各有不同。但有一点相同的,就是各家都是人口众多。

家里的主子、亲戚、族人、奴才,雇工,加起来,每家都在千人之上。

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城里的买卖铺子和乡下的庄子、土地、山林、水面等田产。

京城的道路,南北方向叫路,东西方向叫街。

随着五家国公府的出现,在国公府的前后,各出现了一条街道,分别是国公前街和国公后街。

街道的对面建筑,就是一些前来依附国公府的族人、同乡住宅,以及前来寻找商机的各类铺子。

此时,刑部大牢狱丞刘厚德,就骑马走在国公后街上。

依次经过仁、义、礼、智四家国公府,最后来到了最西边的信国公府门前。

高大的彩绘牌坊上,信国公府四个大字龙飞凤舞,这是大德太祖皇帝的笔迹。

牌坊前面,是两个一丈多高的巨大石狮子,张牙舞爪,十分威武,令人望之生畏。

不过,对于刘厚德这个经常进出衙门,又在刑部大牢这样威严肃杀之地当官的人来说,这对石狮子倒是有些亲切感和熟悉感。

刘厚德对于信国公府,确实有些亲切感和熟悉感。

这源于他的曾祖父跟信国公府的渊源。

他的曾祖父,当初是第一代信国公的马夫,在战场上,挡在信国公身前,身中三十多箭而死,救了信国公一命。

此后,信国公为他除去了奴籍,并给他的儿子捐了个知县。

这个知县后来又借着信国公家的门路,升任知府。但是做了没多久,就因为贪墨被罢官。

还是走了信国公的门路,才免受牢狱之灾,告老还乡。

从那以后,刘家自觉无颜再见信国公家,就断了往来。

到了刘厚德父亲这一代,除了过年的时候送点儿土特产,几乎完全断了往来。

到了刘厚德这里,今天还是第一次登门。

此时正是未时正,天气正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