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四福晋的第二十八天(1/2)

时光流转,一转眼秀玉来到大清朝已是一年有余了。

康熙四十六年,四贝勒府的后院前所未有的平静。

四贝勒打定主意要冷着李氏,就真的一年多没有再进她的院子。

弘昀年岁渐长,已是搬到前头去住了,倒是能时不时的见着四贝勒。

四贝勒对这个唯儿的儿子自是寄托厚望的,每隔三五日必会抽出时间来考较一番他的课业

时间一长,弘昀不仅学问长进了,就连胆子也大了不少。

大格格的女红师傅也在四贝勒说了那话后没几天就进了府。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大格格还真不满意这位女红师傅。

她还真去找了四贝勒,说了要换一个新师傅的事。

四贝勒向来是个说到做到的,没过几天就又为大格格找了一位新的女红师傅。

秀玉也曾问过她,为何不满意那位师傅。

大格格说那位师傅极为因循守旧,还跟她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才动了要换掉这位师傅的心思。

她可是四贝勒府的大格格,又不是那等无知之辈,有没有德可不是她一个教女红的师傅能评判的。

秀玉把这话告诉了四贝勒,他果然极为高兴,赏了大格格不少好东西。

他若是得了空闲,就会让李氏把大格格和弘时送到秀玉的院子里。

十天半月的,四贝勒总还是能抽出时间来陪着孩子们用上一顿饭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氏虽然失宠了,府里的下们倒也无人敢轻视她。

李氏也知道四贝勒是看在孩子的面子是才对他小惩大诫的,故而这一年多都在夹着尾巴做人,再也不敢闹了。

她这个侧福晋不闹,底下的格格侍妾们就更不敢闹了。

李氏无宠,底下的格格侍妾们见着四爷的机会便多了起来。

四贝勒也是个公允的,这一年下来,凡是伺候过他的,他都赏了她们不少好东西。

大家也有心戴显摆一下,结果私下里一比较,发现差别不大,也就争不起来了。

四贝勒后院平静如水,宫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皇帝日渐老迈,太子殿下愈发的得人心,四贝勒还是勤勤恳恳的办着差,八贝勒却比前几年更受器重了。

与八贝勒相比,直郡王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明眼人都看的出,皇帝对他早就不复从前的恩宠了,从前他偶尔还能听见皇帝叫他保清,现在皇帝无事都想不起他这人来。

不好直郡王从前跟着皇帝上过不止一回战场,故而在将士们中间还是颇有威望的。

这一点,比他晚生了十几年的胤祯还真是拍马都赶不上的。

直郡王本打算以后都低调行事,可他添了嫡次子的当天下午皇帝赐的名字就下来了。

皇帝这些年就爱待在畅春园,只有入了冬才会回宫去。

畅春园离他的郡王府可远着呢皇帝身边的太监只用了半日就来了,这不是皇帝还看重他又是什么呢。

他倒还绷得住,吩咐底下人他那嫡次子的洗三办的简单些就行了。

那些下人们倒也机灵,洗三确实布置得挺简单。

可光布置的简单有何用,来参加洗三的各家福晋们送的礼是一个比一个重,弄得这好像是嫡长子的洗三似的。

好在弘昱一向是个懂事的,对这个弟弟也是喜爱非常,倒也不曾说什么。

那洗三礼秀玉也去了,还送了婴儿戴的金项圈和金手镯,这礼虽算不上厚,但也并无错处可挑就是了。

与她相比,有好几位大臣家的福晋送的礼可就重得多了。

添了嫡子是大喜事,那礼虽然重些,终归只是婴儿用的物件儿,倒也不算太过,众人夸赞几句便揭过去了。

就是苦了直郡王,他原本想低调些,这下也低调不起来了。

小儿子的满月宴他是提都不敢提了,他不提,大家也就都不问,只等抓周再看他会不会有所动作了。

八福晋趁着大福晋还未出月子,便安排好了去寺庙上香的所有事宜。

她选的寺庙,是一座地处偏远的老寺庙。

秀玉也听是过那寺庙的名字,据说那儿求子最为灵验,故而虽然远些,香火却是从来未曾断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