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腾笼换鸟,权宜之计(2/3)

一句话,彷佛划破夜空的星星。

跟随在徐阶身后的一行人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有人连忙问道:“扶桑虽然号称金银之国,但其实是个贫瘠国家,他们的富有只是相对于他们自己而言。”

“那么多金山银矿,每年也不过黄金万两,白银几百万两而已。”

“根本就没有资格与朝廷对抗啊。”

当即有人反驳道:“金银不是问题,我们江南的黄金难道不比京师多?问题只在于市场影响,以扶桑的体量,如何维持币值?”

“倘若无法维持,那就是送上门给宝钞做收割的。”

“方才山长已经说了,货币的本质是力量的眼神,同样的金本位货币,需要对等的力量,才能体现出黄金的价值。”

“唯有力量处于同一水平,才是黄金越多,货币价值越高!”

又有人说道:“有我们背书,扶桑的货币如何能差过宝钞?”

先前那人当即反驳:“力量的载体是国家,是国家主权,扶桑哪有那个影响力!这根本就不是背书不背书的事情!”

此人言辞犀利,见事独到,引起了徐阶的注意。

他笑着抚须,问道:“此是何人?”

严讷答道:“李春芳,字子实,南直隶人士,嘉靖七年中举,颇有才名。今年进的书院,后来调到讲武堂,做思政先生。”

徐阶满意的点点头,指着李春芳说道:“不如,你来讲讲,我为何说在扶桑发纸币?”

李春芳的回答只有两个字:“走私。”

徐阶笑了。

道:“见识不错,的确是走私,我们能够为扶桑做的背书,只有走私,通过走私贸易让宝钞与日钞流通,而我们再以日钞进行海外贸易,从而分润贸易当中的货币份额,而其他拿着日钞的商人,则可以通过走私,达到与宝钞一样的购买力。”

“然而,这不过是权益之计。”

“因为,这依旧是日钞对于宝钞的依附效果,倘若走私一旦中断,日钞的信用就会直接崩溃,我们在海权上暂且处于守势,也无法开拓进取,所以货币非常不稳定。”

“可即便如此,也要去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