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太白故居,建文后人(2/3)

“牲畜不同于人,它们对灵气的感应其实极为灵敏,特别是牛,平时牧童放牛,会让牛自己吃草,而牛则会选择当地生机灵气最足的地方卧着休息。”

“这时它的体力恢复最快。”

“且看着吧,此地灵气之充足,这头水牛要不了十息,就会转醒,精神奕奕!”

山田智泉说话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近半,许海没有回答,只是看着那头牛,过不起来,牛打了一个呼噜,便悠然转醒,它舒畅的哞叫了一声,抖了抖身体,竟是精神百倍!

确定了自己要的东西,许海问道:“该如何布置祭坛?”

山田智泉答道:“请先设黄帝陵,然后建一座九层灰黑色的四方塔,再立下八尺八寸七十二斤的斩龙剑,地下再埋上鬼头刀等法器。”

“一切准备妥当,定可集合造龙、斩龙于一体。”

“绝不会出现真龙逃脱的情况。”

许海的眼神有些遥远,不知道在看什么,他失神了一会,才说道:“就按这个办吧,时间不多了,尽快办好。”

他们初八找到日月潭,剩下的时间的确不多了。

但,他麾下人多船多,倒也不会耽搁好戏……

……

西域,碎叶城。

大唐年间的边关重镇,诗仙李太白的出生地,五岁随父亲前往川蜀江油之前,诗仙都生活在这个漫天黄沙的军镇当中。

碎叶城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建置,样式模仿长安。

似乎从最开始就注定诗仙与长安的不解之缘。

有人说诗仙是李建成的玄孙,有人说诗仙只是陇西李氏的普通子弟,身世如何不论,但边塞和大漠孤烟直已经刻入了诗仙的童年。

李太白或许不知道,五岁那年的辞去,便是终生的永别。

719年,也就是李太白离开后的第十四年,这座大唐建造并卫戍了四十年的重镇,被割让了,李隆基为了拉拢突厥可汗苏禄,将碎叶公开出让给他作为牙庭,还送了公主和亲。

曾经失去的故地,相别了六百余年,才终于回归华夏。

虽然明朝九边往西最远才到哈密卫,但亦力把里,也就是东察合台汗国,在元朝灭亡以后,就奉大明为宗主国,时常纳贡。

明朝时期丝绸之路并未断绝,只是因为气候问题,西域人烟愈发稀少,贸易价值已经不大。

所以相对于丝绸之路而言,海贸才是大头。

明朝并非是一个陆权国家,它其实是一个海权国家,在明朝初期,陆地上已经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缘政治了,全部都在大明的秩序规则之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